-
前囟
前囟(anteriorfontanel)为人体部位名。是指婴儿出生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01.5~2厘米,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
前囟、后囱穿刺术
新生儿在疾病诊治申常需经静脉采集血液以供检查,因在四肢、头皮及颈部的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常在失败后改用前囟或后囟穿刺取血。2.体姿参考前因穿刺取仰卧位,后囟穿刺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助手右手托着颈部,左手固定头部,使上矢状窦与操作台面垂直。后囟穿刺时在穿刺点刺向颅顶方向,针与头皮角度呈35度~
-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
手术名称: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别名:脑池穿刺和放液;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图4.1.3-3),成狭窄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5.进入脑室后放出脑脊液要慢,以防减压太快引起硬脑膜下、硬脑膜外或脑室内出血。
-
脑池穿刺和放液
手术名称: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别名:脑池穿刺和放液;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图4.1.3-3),成狭窄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5.进入脑室后放出脑脊液要慢,以防减压太快引起硬脑膜下、硬脑膜外或脑室内出血。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疾病代码:ICD:S06.5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伤后3周以后出现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为期较久的血肿,其包膜可因血管栓塞、坏死及结缔组织变性而发生钙化,以致长期压迫脑组织,促发癫痫,加重神经功能缺失。
-
侧脑室穿刺和引流术
操作名称:侧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别名:脑室穿刺和引流适应证:侧脑室穿刺和引流术适用于: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时,先采用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将带芯脑室引流管按穿刺方向经套管插入脑室(图6),待有脑脊液流出后,拔出套管。
-
侧脑室穿刺及引流
操作名称:侧脑室穿刺及引流适应证:侧脑室穿刺及引流适用于:1.蛛网膜下腔阻塞,须检查脑脊液者。3.紧急降颅压。双手持腰穿针,由前囟的侧角进针(两侧角连接线上离中点1.5~2cm处取点,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用钻颅锥在穿刺点钻一小孔,然后送进穿刺针,接引流瓶,可在引流管中间接上一个三通装置,以便向侧脑室注药。
-
硬脑膜下穿刺术
适应症:硬脑膜下穿刺术适用于:1.用于诊断前囟未闭的硬膜下血肿及积液患儿。助手固定儿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体液分盛无菌试管3支,按需要分送细菌培养、生化及常规检验。5.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以无菌棉球压迫数分钟或火棉胶封闭,敷盖无菌纱布,以宽条胶布压迫后包扎。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前认为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病理改变:1.脑水肿:ATP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外水肿(血管源性两者皆可压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见于生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四)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增高,此酶是脑组织损伤程度的特异性酶。
-
持续性枕后位
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若不能转成枕前位时,可有以下两种分娩机制:1.枕左(右)后位胎头枕部到达中骨盆向后行45°内旋转,使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3、第二产程,宫口已开全,先露头在+3或+3以下,不再下降,应行阴道检查,确定胎位,若双顶径已达棘下,则在手转胎头后,用产钳助产。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3.体格检查(1)满月:皮肤、颈部包块、眼外观、耳外观、心肺、腹部、脐部、四肢、肛门/外生殖器的未见异常判定标准同新生儿家庭访视。前囟:如果未闭,请填写具体的数值。出牙数/龋齿数(颗):填入出牙颗数和龋齿颗数。6.发育评估: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评估(见服务规范指南)。
-
囟门
囟会穴在督脉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等。囟会配上星、风门,有宣肺清热,利鼻窍的作用,主治鼻渊,鼻塞。
-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
-
先天性脑积水
概述:脑脊髓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或在颅内蛛网膜下腔积存,称为脑积水。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故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严重脑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合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形者,手术疗效不佳。
-
维生素A中毒症
概述: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中毒综合征,称维生素A中毒症(VitaminAtoxicity)。头颅X线征象可在6周~一般维生素A注射300,000IU,可于数天内产生中毒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颅骨缝分离、两眼内斜视、眼球震颤、复视等为此病的另一特征,但较急性型少见。血碱性磷酸酶多有增高。
-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年4月20日卫办妇社发〔2012〕49号印发。3)呼吸频率20次/分或60次/分,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呼气性呻吟、胸凹陷),呼吸暂停伴紫绀。11)脐部脓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样物,脐 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2)建议转诊: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建议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
解颅
又名囟开不合、囟解。解颅·肾虚肝旺证:解颅·肾虚肝旺证(metopismwithsyndromeofspleendeficiencyandliverhyperactivity)是指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肝经火旺,以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额青筋暴露,眼珠下垂,目无神采,神烦不安,手足心热,筋惕肉瞤,时或瘛疭,口干,舌红,苔薄白或腻为常见症的解颅证候。
-
维生素A过多症
疾病别名维生素A中毒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维生素A过多症是由于一次摄入大量的维生素A,引起急性维生素A中毒,表现为在24小时内即引起暂时性的颅内压增高。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前囟隆起等症状。病理生理在细胞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过多的维生素A能破坏细胞膜、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核膜。
-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如图: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②“五迟五软”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
-
维生素甲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吸收率约为摄人量的1/3,而仅有一半摄入量的胡萝卜素转变为视黄醇,所以1微克胡萝卜素只相当于0.617微克的视黄醇。维生素可维护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防止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病。
-
维生素D 缺乏病
反之膝关节靠拢而踝关节离开者为“X”形腿,离开3cm为轻度,3~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佝偻病、骨软化病活动期血钙可正常或偏低[正常2.2~4.其他应与体弱多汗、轻度脑积水的头颅增大、各种原因引起的智能低下、动作发育迟缓、克汀病(骨龄落后)以及软骨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病相鉴别。
-
维生素A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吸收率约为摄人量的1/3,而仅有一半摄入量的胡萝卜素转变为视黄醇,所以1微克胡萝卜素只相当于0.617微克的视黄醇。维生素可维护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防止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病。
-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
(2)肛查:肛查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枕横位时前、后囟门分别位于骨盆两侧,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位于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图1)。旋转至前位后,胎头一般均能很快下降,甚至可自然分娩,若未能达到自然分娩,即可以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
-
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年4月20日卫办妇社发〔2012〕49号印发。(五)转诊:1.对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进行登记,并转入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2)头围过大或过小,前囟张力过高,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5)听力筛查未通过。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在本文范围内)。2.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等(前囟未闭儿、小婴儿症状不典型)。2.对症治疗。当病原菌未明时,可选用青酶素+氯酶素或氨芐青酶素;
-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疾病别名流感嗜血菌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疾病代码ICD:G00.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是1892年Pfeiter从一名流感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所得。此时应作颅X线检查及硬膜下穿刺协助诊断。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测脑脊液中的内毒素,阳性结果有助于本病诊断。剂量:头孢曲松2~
-
抗干眼病维生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素;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醇;婴儿,每日0.5~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易激动、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停药1~3.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
-
维生素D缺乏
日照不够;病理生理:缺乏维生素D时,钙、磷吸收减少,血清水平降低,低血钙能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骨内钙质转移入血液,骨质更加疏松,软骨母细胞代偿作用生成软骨质,骨基质和软骨缺乏钙沉积,破骨超过成骨,临床出现佝偻病或骨软化病,因血钙降低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肌肉韧带松弛无力。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6)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呋塞米。: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退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
-
顖
顖同囟。顶巅前为囟。即现代解剖学上的前囟。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闭合时,称作囟门,可触及动脉搏动。已合,称囟骨。督脉所过。
-
囟开不合
延迟闭合,多由胎禀不足,先天肾气亏虚,不能充养脑髓而致。囟开不合的治疗:治以培元、滋肾、充髓为主,宜内服调元散(《证治准绳》:人参、白术、茯苓、熟地、茯神、黄芪、山药、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石菖蒲、姜、枣),外用封囟散(柏子仁、天南星、防风研末)猪胆汁调,摊纱布上,敷于囟门。
-
后囟
后囟(posteriorfontanel)为人体部位名。是指婴儿出生后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很小或闭合,至迟约于生后2~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亦称额囟、囟门、囟骨,和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
-
儿童发热
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2.药物退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应采取药物退热,常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尽管这些儿童大多数为自限性病毒感染,仍有部分为隐性菌血症(无可识别的感染灶)或泌尿系感染,甚至少数患儿可能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三)不经验性地加用抗菌药物。
-
解颅·肾虚肝旺证
解颅·肾虚肝旺证(metopismwithsyndromeofspleendeficiencyandliverhyperactivity)是指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肝经火旺,以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额青筋暴露,眼珠下垂,目无神采,神烦不安,手足心热,筋惕肉瞤,时或瘛疭,口干,舌红,苔薄白或腻为常见症的解颅证候。
-
先天性脑积水临床路径(2016年版)
2.体征:头围增大,前囟扩大膨隆,前额突出,头皮浅静脉怒张,“落日征”3.辅助检查:头颅CT/MRI显示脑室和脑池扩大,以侧脑室的颞角和额角变钝变圆最为典型。(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肝炎、梅毒、AIDS等传染性疾病筛查(3)胸片,心电图(4)头颅CT/MRI(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
囟
囟为人体部位名。囟(xìn信)同顖。指婴儿的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亦称额囟、囟门、囟骨,和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过迟或过早闭合均属病态。
-
斑状白化病
概述:斑状白化病(斑驳病,白点病,piebaldism)亦称图案状白皮病(patternedleucoderma)、部分白化病(partialalbinism)。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白驳风类。患者生后即在前囟部出现筛状白斑,与黑发交错存在,患部毛发色白,眉毛、睫毛亦可呈白色。斑状白斑病;电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内含有色素前体及异常的色素前体。
-
抗干眼病醇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素;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醇;婴儿,每日0.5~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易激动、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停药1~3.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
-
甲种维生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素;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醇;婴儿,每日0.5~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易激动、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停药1~3.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
-
甲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素;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醇;婴儿,每日0.5~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易激动、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停药1~3.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
-
散发性呆小病
疾病分类:内分泌科疾病概述:克汀病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又称呆小病。3.检验产前诊断测定羊水中TSH增加,rT3减少,可以拟诊,新生儿可取脐带血或足跟刺血(滤纸血片法)测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首选L-甲状腺素,足量为2.8~2.补充足够营养如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钙剂、鱼肝油、铁剂。
-
呆小症
疾病别名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呆小症又称“克汀病”。前囟闭合迟缓。根据患儿发育异常、矮小,智力低下,骨骼X线特征,血清蛋白结合碘低下及甲状腺131碘吸收率低等诊断不难。具体用药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定期检查体格发育情况和血内甲状腺素水平决定,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或擅自改变药量。
-
白点病
概述:斑状白化病(斑驳病,白点病,piebaldism)亦称图案状白皮病(patternedleucoderma)、部分白化病(partialalbinism)。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白驳风类。患者生后即在前囟部出现筛状白斑,与黑发交错存在,患部毛发色白,眉毛、睫毛亦可呈白色。斑状白斑病;电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内含有色素前体及异常的色素前体。
-
斑状白斑病
概述:斑状白化病(斑驳病,白点病,piebaldism)亦称图案状白皮病(patternedleucoderma)、部分白化病(partialalbinism)。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白驳风类。患者生后即在前囟部出现筛状白斑,与黑发交错存在,患部毛发色白,眉毛、睫毛亦可呈白色。斑状白斑病;电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内含有色素前体及异常的色素前体。
-
囟门早闭
囟门早闭(prematureclosureoffontanel)是指小儿前囟在1周岁之内过早闭合的表现。
-
颅裂
包块基底或大或小。(1)手术入路(2)于硬脑膜外显露脑膨出(3)膨出脑组织切除后(4)有机玻璃修补颅底缺损并修补硬脑膜图4-48鼻根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硬脑膜外法)(1)硬脑膜内显露脑膨出(2)膨出脑组织切除后显示颅裂(3)颅骨缺损修补后将硬脑膜反折覆盖缺损并缝合图4-49鼻根部脑膜膨出修补术(硬脑膜内法)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叶肿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此肿瘤最常发生在上颌的前部。也有报告发生于前囟、肩部、附睾及纵隔者。两性发病率相似。本病应和黑素瘤、细胞蓝痣等区别。症状体征:通常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此外,尚可见较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诊断检查:患者尿中香草扁桃酸增高,和其它来源于神经嵴的肿瘤相同。
-
小儿高热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症状体征:注意起病缓急、发热日期、时间,系低热(38℃左右)、高热(39℃以上)或超高热(40.5℃以上),热型为稽留热、弛张热抑或间歇热。酌情作结核菌素试验,抗“O”,嗜异性凝集试验,肥达反应,和有关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等。
-
脑室穿刺术
操作名称脑室穿刺术适应症经颅骨钻孔,或婴幼儿患者经前囟外侧角穿刺侧脑室。2.用于治疗(1)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等险情时,应迅速行脑室穿刺。后角穿刺在枕外粗隆上6cm和距矢状线旁3cm的交点处用颅骨锥或颅骨钻钻孔。用穿刺针指向前外方,与矢状面成15°角,即向穿刺侧眉弓的外端,刺入5-6cm即可进入后角。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亦可见颅神经损害征、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多数病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病理神经反射,病变若波及脑膜,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诊断依据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2)脑脊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