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
先①指病本,与“标”相对。《素问·贼风》:“先巫者知百病之胜。”《素问·六节脏象论》:“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灵枢·五变》:“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日者为病温。”
-
主应
主应为配穴用语。《针灸大全》所载的八脉八穴用法,各症先取远部八穴之一为“主”,再取近部穴以“应”之。《医门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手,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应。”“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阴中隐阳
概述:阴中隐阳为针刺手法名。为先泻后补法,与阳中隐阴相对。出明·徐凤《金针赋》。《针灸大成·卷四》:“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行六阴之数(紧提慢按6次),如觉病微凉,即退至百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紧按慢提9次),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
调经
调经(regulatingmenstruation)是指针对月经不调的不同病机采用具有相应作用的药物,以调理妇女月经使之正常的治法。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包括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紊乱)、痛经、经闭、经量过多过少等症。须按照病证的气血变化及寒热虚实不同,并分清月经病与其他疾病发病次序的先后,分别处理。
-
五败症
出自《外科正宗》卷四。该书认为大麻风之发,“心受之先损于目,肝受之面发紫泡,脾受之遍身如癣,肺受之眉毛先脱,肾受之脚底先穿,又为五败症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
-
阳中隐阴
阳中隐阴为针刺手法名。出明·徐风《金针赋》。为先补后泻法,与阴中隐阳相对。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行(紧提慢按6次),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症,先补后泻也。”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
-
未至而至
未至而至为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指时令未至而岁气先至。按运气学说的理论,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岁运太过之年。如王冰注:“假令甲子岁气有余,于癸亥岁未当至之期,先时而至也。岁气有余,六气之至皆先时。先时后至,后时先至,各差三十日而应也。”
-
提针法
提针法即提气法。见明·方贤《奇效良方·针灸门》。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提气法
提气法为针刺手法名。其法施术时先用提插法,若邪气壅滞,荣卫不行而致者,应先慢按紧提行六阴之数以泻邪气;如因经气不足,荣卫失调而致者,应先紧按慢提行九阳之数,补充其原气,待邪实已去,真气大至,手不感觉沉满之时,即一面微微捻针使经气运行加速,一面轻轻将针上提,荣卫之气聚集针下,荣行卫布,冷麻之症自除。
-
本而标之
本而标之为治则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一般先治其先发病(本),后治续发病(标)。王冰注:“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
-
银粉神丹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名:银粉神丹组成:黑铅5钱,寒水石3钱5分,轻粉2钱5分,硼砂1钱,珍珠1钱。主治:玉茎虫蚀,生长如初,止少元头者。若舌头咬去,先用乳香、没药煎水,口噙之,止痛后上药。制备方法:上先将黑铅化开,投水银研不见星,共为细末,收贮。
-
五损
五损为病证名。指麻风病毒邪侵及内脏而显的五种重症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
-
蚣蝎散
《外科精要》卷下:蚣蝎散:处方:赤足蜈蚣1条(去头足),全蝎3个(去足,生用)。摘录:《外科精要》卷下《集验背疽方》:方名:蚣蝎散组成:赤足蜈蚣1条(去头足,生用),全蝎3个(去丁爪,要有尾者,生用),木香1钱。附注:每用神异膏合,先量疽大小,涂在纸花上了,却以此药掺于膏药上,要使先到疮口故也。
-
虚实错杂证
虚实错杂证指正虚与邪实之证错杂并杂。《景岳全书》卷一:“实中复有虚,虚中复有实,故每以至虚之病又见盛势,大实之病又有羸状。”治宜攻补兼施,先辨虚实孰多孰少,邪正孰缓孰急,而定以攻为主,还是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本证有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
-
五败
概述:五败为病证名:1.虚劳五种坏证;手足肿无交纹为心败,唇反无纹为肺败,面黑有疮为肝败,阴肿囊缩为肾败,脐突肿满为脾败。又一说:谵妄失伦为心败,音哑气促为肺败,肌肉尽脱为脾败,筋骨痛甚为肝败,泄泻不止为肾败。五损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又名五败症。面发紫泡者,毒在肝;
-
滚环式复制
滚环式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是噬菌体中常见的DNA复制方式。噬菌体的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nick),然后以另一条单链为模板不断地合成新的单链。或是释放出的新合成的单链DNA,先被酶切割成单位长度形成单链环状DNA分子后再复制成双链环状DNA分子。
-
五味子膏
《鬼遗》卷五:别名:蛇床子膏组成:五味子2分,菟丝子5分,苁蓉2分,雄黄1分,松脂2分,蛇床子3分,远志(去心)3分,雌黄1分,白蜜1分,鸡屎半分。主治:头白秃疮,发落生白痂,经年不愈。用法用量:先以桑柴灰汁洗头,后敷之。
-
痧胀
痧胀病名。又名痧气、痧秽。见《痧胀玉衡》。其症先吐泻,后心腹绞痛;或先心腹绞痛而后吐泻,胸膈作胀,头目不清,遍身肿胀,四肢不举,舌强不语。治痧者,必先开其气,降其火,而后胀可消也。若食阻痧气于上者,则吐之;食结痧气于下者,则导之。故治胀必治气,治气必治血。
-
鸡子膏
方出《直指》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鸡子膏:处方:鸡羽(烧存性)。用法用量:上熟煮取黄,于铛中炒如黑脂成膏。以布先揩破疮瘢,然后涂膏,1日2-3次,自然瘢灭,与旧肉无别。主治:小儿头疮及白秃疮。制备方法:上先将鸡子入铫子内熬,次下发令消,以绵滤过,入腻粉、麝香,搅令匀,以瓷盒盛。
-
欲扬先抑定律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够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欲扬先抑定律”。
-
五走
五走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黄帝内经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相同。
-
慢痧
慢痧痧证之一。痧毒蔓延于肠胃经络间者,正多凶险之处,即如痧毒滞结于身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里或中或表,既有若是之滞结者,必不犹然若是之滞结而已也,将且在内者先坏脏腑,在中者先损经络,在表者先溃肌肉,虽未即毙,而其难治之形,必然先见,若一不治,便成死症。”
-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retroactiveinhibition)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在要巩固时插入新的学习材料,就破坏了先形成的记忆痕迹的巩固,故而使个体对先学习材料的保持和回忆受损害。②反应竞争假说,认为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有某些相似之处,回忆时竞相再现,以致反应错误或犹豫不决,正确回忆量随之下降。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祛疟饼子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名:祛疟饼子组成:砒2钱半(别研细,放露下3宿),白茯苓(去皮生用)1两,绿豆粉(生用)1两,石菖蒲(生用)1两,甘草(生用)1两。主治:久新疟疾,不问先寒后热,先热后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研匀,煮面糊为丸,作120饼子,每饼子用竹刀切十字,不可切断,晒干。
-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
断脐法
断脐法又名脱脐法、剪脐法。即小儿初生剪断脐带之法。一般先洗浴,后断脐,以免水湿侵入。《医宗金鉴》:“先用剪刀向火烘热,煎断脐带,次用火器绕脐带烙之。”自普及新法接生以来,均改用快速断脐法。本法已不有。
-
吐绿水
吐绿水为症状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覆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
岁物
岁物为运气术语。同于岁气的药物或食物。《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先岁物何也?张景岳注:“岁物者,得天地专精之化,气全力厚,故备所当先也。”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黄帝内经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
-
开关法
开关法为自我按摩方法。转动两肩关节。《医学入门·保养》:“先以左手脾(肱)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数。次以右手脾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次,复以左右脾骨并左右肩,向前圆转九次,加至一九、三九亦好,但要从容和缓为之,或先缓后急亦可为之。此法疏通膏肓、降心胞络火。与张紫丘治瘵开关药方意同,善治少劳昏痛胸紧。”
-
分段学习
分段学习又称部分学习。系一种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分段学习的方式:分段学习有三种方式:(1)纯粹分段法,先分别学习各段,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把各段串迁起来学;最好是先通读全文,抓住段落间的意义联系,再分段学,最后归纳成整体,效果最好。用分段法学生容易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
-
标而本之
标而本之治疗学术语。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下,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素问·标本病传论》:“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王冰注:“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
戈颂平
戈颂平清末医家。字直哉,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先习文,后又攻医学,遍览历代医籍,尤对仲景伤寒之学有深入研究,主张疗疾先去邪宜用峻烈之剂,以免邪恋人体,伤及正气。其著作甚多,今存有《神农本草指归》、《黄帝素问指归》、《仲景伤寒指归》(一作《伤寒指归》)、《金匮指归》或称《伤寒杂病论金匮指归》。
-
疟疾半贝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疟疾半贝丸组成:生半夏16两,贝母16两,常山2两,柴胡2两,草果2两,甘草2两,槟榔4两。功效:行水消滞,化痰截疟。主治:伤寒疟疾,发冷发烧,头疼口苦,心烦作渴,一日一发,先冷后烧或先烧后冷,隔日一发的疟疾。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
熏筒
《疡科选粹》卷六:方名:熏筒组成:苍术5钱,荆芥1两,防风1两,雄黄5钱,川椒3钱,樟脑1钱,蛇床子5钱,土木鳖肉5钱。主治:风湿疥癣。用法用量:以艾先铺粗纸上,以药末4钱匀掺,卷作筒,先以前汤(金银花、苦参、防风、荆芥、当归尾)浴之,次燃火熏之,取烧过药(存性)掺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贴顶膏
《外台》卷十五引《广济方》:方名:贴顶膏组成:蓖麻(去皮)、杏仁(去两仁皮尖)、石盐、芎藭、松脂、防风各等分。主治:头风闷乱,鼻塞,及头旋眼暗。用法用量:有病者先灸百会3壮讫,将腊纸药于灸处贴之,每日1易,得脓血出效。制备方法:先捣食盐,次下4味杵匀,即涂于腊纸上。
-
糖果卫生管理办法
1990年11月20日发布施行。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以白砂糖(绵白糖)、淀粉糖浆、可可粉、可可脂、奶制品、凝胶剂为主要原料,添加各种辅料,按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糖果、巧克力。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糖果生产经营者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
乌珀散
《医级》卷八:方名:乌珀散组成:乌鲤鱼(斤许者)1尾,琥珀(真者)6钱,砂仁1两。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木香汤调下。加减:如腹胀硬,先病水后病经者,对沉香、木香、香橼末各2钱,研匀,开水下。制备方法:先将鱼用竹条2根,从腮内取出肠杂,以琥珀、砂仁填灌腹内,用黄泥厚涂,以火围煅,俟烟将尽,即退火;
-
前列腺按摩术
操作名称前列腺按摩术适应症采取前列腺液做检查或治疗慢性前列腺。方法及内容先排尿,取膝肘卧位或前俯立位。接取流出的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及常规镜检。有时须从后向前轻挤尿道方能得到前列腺液。注意事项用示指腹面按摩,操作需轻柔,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强求成功。肛门周围及前列腺有急性炎症时忌行按摩。
-
淡竹沥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淡竹沥粥:处方:淡竹沥20毫升石膏30克(捣碎)黄芩23克(捣,研)粟米30克蜜10毫升功能主治:主风热内扰,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主治:热毒风,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先以水2大盏半,煎石膏、黄芩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竹沥及蜜,搅匀候熟,任意食之。
-
玉霜丹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组成:砒1两,焰消半两(以上2味同研细,以浓墨汁涂纸,候干,裹作10裹,先用熟炭火3斤烧1新坩锅子令红。先下1裹药,候烟尽,再下1裹,如此下10裹,药尽,看坩锅子内其信砒炼如汁,即倾出碟子内,候冷,研细),寒水石1两(火煅过,候冷,研细),白石脂1两(研细)。制备方法:上为末。
-
散抟
散抟(tuán,音团)诊断学名词。系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散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
柏粉膏
处方:轻粉。制法:上为末,用生柏油调,随疮大小摊纸上。功能主治:血风等疮。用法用量:先用米泔水煎甘草洗过,贴之,布扎紧勿动。先3日痛,次2日痒,再2日共7日去药,已愈。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石硫黄膏
《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方》:组成:石硫黄(研)1分,白矾(烧)1分,朱砂(研)1分,水银1分,麝香1分,黄柏(末)1分。主治:紧唇疮久不愈者。《圣济总录》卷十八:组成:石硫黄半两半,墨1两半。主治:白癜风,皮肤斑白,毛发亦变。用法用量:先以布揩患处令赤,醋调药成膏涂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生筋散
概述:生筋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木鳖子3个蓖麻子30个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幼幼新书》卷二十六方之生筋散主治小儿久患疳疾,体虚不食,及诸病后项软者。治疳肿后,天柱倒,手足、项颈俱软。每用3克,津唾调摊纸上,先紧抱患儿,揩项上令热,贴。制备方法:上各取肉,同研。
-
消瘤二反膏
处方:甘草大戟芫花甘遂功能主治:治瘿瘤,瘰疬,结核。用法用量:先用甘草煎浓膏,笔蘸涂瘤四围,待干再涂,凡三次。次以大戟、芫花、甘遂等分为末,以醋调,另用笔蘸药涂其中,不得近着甘草处。次日则缩小些,又以甘草膏涂四围,比先小些,中涂照前。瘤自然渐渐缩小而消矣。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甘湿散
别名:疳湿散、蚺蛇胆散处方:蚺蛇胆(真者)4分,青木香4分,石硫黄铁精4分,麝香4分(临时入用,缘麝辟蛇毒,若先以相和,蛇胆即无力也)。制法:上为末,更研细。功能主治:妇人明疮。用法用量:疳湿散、蚺蛇胆散(《普济方》卷三二六)。又捣石硫黄为末,将此绵缠桃枝捻转之,令末少厚;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
-
沉苓丸
处方:白茯苓半斤(去皮净),猪苓5两。制法:将茯苓锉成大块,猪苓为皮片,用瓦器煮,以猪苓沉为度,取白茯苓以蜡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渴浊,有浊无渴。用法用量:凡渴浊必先看为何证,有浊无渴,先服百段锦散,后用白羊肾丸及沉苓丸。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
自制三仙丹
《喉科心法》卷下:组成:水银、明白矾(研)、火消(研)各等分。
-
后饭
后饭治疗学术语。指服药后再吃饭,即饭前服药。《素问·病能论》:“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王冰注:“饭后药先,谓之后饭。”高世栻云:“后饭,谓使药下行,而以饭压之。”也有认为是先吃饭后服药的,如马莳云“后饭者,药在饭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