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药法
吹药法为治法。指用细竹管、鹅翎管或特殊的吹药器具,将药吹入口、鼻、耳等部位,治疗五官科疾病,也有用于内科疾病的方法。
-
咽喉口腔病蒸气吸入法
咽喉口腔病蒸气吸入法(vaporinhalationfororalandthroatdisease)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药物煎煮的蒸气熏蒸或吸入口咽的治法。
-
胎产式
胎产式儿体长轴与母体的长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头在下者为头位,最常见;臀在下者为臀位,较少见;母儿两长轴垂直者为横产式,两长轴交叉成锐角者称斜产式,胎儿横卧或斜卧于骨盆入口以上者较少见(多属暂时性)。
-
直腹泄
直腹泄病名。即直肠泻。《不居集》卷二十一:“直腹泄,饮食入口,少顷即出。”详直肠泻条。
-
吐痧
吐痧为病证名。痧证之一。指患痧兼有入水即吐者。《痧症全书》卷中:“吐痧,汤水入口即吐,研伏龙肝泡水澄饮即定,药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
藏
藏㈠(cáng)①收存,储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②受盛,容纳。《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㈡(zàng)古“臓(脏)”字。
-
白米饮
处方:白米4合(研),春头糠末1两。功能主治:老人咽食,入口即塞涩不下,气壅。用法用量:煮饮熟,下糠米调之,空心服食尤益。摘录:《养老奉亲》
-
丁香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炒)、黑姜、炙草、丁香。功能主治:中脘停寒,喜食辛物,入口即吐哕。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鸡冠血方
处方:雄鸡冠血。功能主治:小儿不知所病便死绝。用法用量:取雄鸡冠,临儿口上,割血滴入口,下即活。摘录:《医灯续焰》卷十六
-
济急饮
处方:紫苏叶。功能主治:飞丝入口,令人口舌生泡。用法用量:细嚼,白汤咽下。如此数次即愈。摘录:《玉案》卷三
-
嚼药防己散
别名:防己散处方:薄荷、百药煎、枯矾、防己、甘草。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热嗽失声。用法用量:入口细嚼,旋旋咽下。摘录:《得效》卷五
-
左金加陈米汤
方出《医方集解》,名见《退思集类方歌注》:组成:黄连6两(姜汁炒),吴萸1两(盐水泡),糯米1撮。主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用法用量:浓煎服。但得3匙下咽,即不复吐矣。
-
松油灌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松油灌方别名:松子油方组成:松子油1盏。主治:溺死、自缢。用法用量:灌入口中。即活。
-
虾蟆猪肚丸
《风痨臌膈》:方名:虾蟆猪肚丸组成:虾蟆1只(去肠肚)。主治:单腹胀。用法用量:每用汤1杯,送下丸药。制备方法:以胡椒1钱入口内,猪肚包缝,煮烂,汤半碗,去虾蟆,收猪肚捣烂为丸。
-
透冰散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方名:透冰散组成:朴消1钱,龙粉1钱,甘草1钱。主治:胸膈热,口内生疮。用法用量:干掺入口内。制备方法:上为末。
-
探吐饮
《古方汇精》卷一:方名:探吐饮组成:炒盐1撮。主治:干霍乱,手足温者,入口即吐,气绝复通。用法用量:和童便温服。
-
心门
心门ostium系具开放式循环系动物的血液由围心窦流入心脏的入口。例如,节肢动物之心门位于心脏的侧壁上,左右成对,体节性排列,呈小的裂隙状,具2个心门瓣(ostialval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