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
概述:臀:1.人体部位名;指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与腘中并上结于臀。”在对耳 下脚的后1/3处。主治病症:耳穴·臀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痔科体育疗法
痔科体育疗法指加强肛门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治痔科疾病的一种体育疗法,分站式和卧式两种。站式:(1)两腿交叉站立,先收臀,夹腿,提肛,然后全身放松。卧式:(1)仰卧床上,两脚交叉,先全身各部尽量放松,接着臂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同时肛门如忍粪状缓缓用力上提。
-
腰脽痛
腰脽痛证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脽,义同“臀”。即腰痛连及臀。除上述病因外,《内经》认为“郁气郁”亦可致病,后世又补充了气血瘀滞等病因。参见寒湿腰痛、寒腰痛、瘀血腰痛等。
-
跳跃
跳跃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上部,髂嵴最高点后下2寸。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肌萎缩。一般针1.0~1.5寸;可灸。
-
大肉
大肉为人体部位名,指人体腿、臂、臀等较肥厚的肌肉,其坚实、丰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类经》:“大骨大肉,皆以通身而言。尺肤臀肉,皆大肉也。”
-
背法
背法推拿手法名。背法操作要领:术者同患者背靠背站立,以两肘与患者两肘套紧后屈膝、弯腰、提臀,将患者用力反背起,患者两脚离地,以达到牵伸患者腰段脊柱的目的。背法的作用与应用:本法可使腰段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被动过伸,可用于治疗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骨质增生者慎用甚至禁用。
-
槽齿目
槽齿目指与鳄目、翼蜥目、蜥臀目、鸟臀目共同组成祖龙上目的爬行纲双弓亚纲中之一个目,并为此目之基干。兽脚类体长10米,多具有中空的骨骼,因而双脚步行轻快。它具有长的足、短的腕和长而有力的尾,急行走时,将尾翘起,以保持躯体平衡.在颚骨之边缘排列着嵌入齿槽中的锐齿,背中央有两排甲板。
-
乌蛇皮
《*辞典》:乌蛇皮:出处:《纲目》拼音名:WūSh P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风毒气,眼生臀,唇紧、唇疮。附方:治小儿唇紧,脾热唇疮,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方》)摘录:《*辞典》
-
髀下
髀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下皱襞下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外伤性截瘫。—般直刺1~2寸。
-
肘前区域
肘前区域(antecubitalarea)是指前臀上部或手肘的前面区域、静脉采血或输注常用穿刺部位。
-
胎产式
胎产式儿体长轴与母体的长轴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头在下者为头位,最常见;臀在下者为臀位,较少见;母儿两长轴垂直者为横产式,两长轴交叉成锐角者称斜产式,胎儿横卧或斜卧于骨盆入口以上者较少见(多属暂时性)。
-
殷上
殷上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大腿屈侧正中线,臀下皱襞下3寸。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后侧痛、腰背痛、项痛、头痛。一般针2~3寸;可灸。
-
翅瓣
双翅目昆虫前翅基部的臀区可分为三个部分,是膜状突出物之一。这三个膜片从接近胸部起向外,称为胸部鳞瓣(thoracicsquama)、前翅鳞瓣(alarsquama)及翅瓣。胸部鳞瓣是从小楯片的后缘生出的,前翅鳞瓣相当于翅轭,翅瓣则是游离的臀区的一部分。
-
臀胼胝
臀胼胝是旧世界猴的臀部相当于坐骨部位有很结实的结缔组织性皮肤,其处无毛,几乎无感觉神经分布,即使长时间坐于树上睡眠、休息,臀姘胝部位也不感疼痛。这是长期悬挂或蹲坐于树枝上以支持身体营树上生活的适应结果。
-
髋髀
髋髀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
肥人
肥人①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其肩、臀、股等处肌肉坚实丰满。见《灵枢·卫气失常》。②肥胖的病人。《灵枢·终始》:“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
坐臀生
坐臀生病证名。亦名坐生。见《张氏医通》卷十:“儿臀先露,谓之坐臀生。”
-
按肌群取穴
按肌群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病变所在的肌肉或肌群而选取穴位。如小儿麻痹后遗症,伸髋无力为臀大肌、胭绳肌受损,可选环跳、殷门、承扶等穴;足下垂为胫前肌受损,可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
-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下脚指对耳轮向前分叉的一支。其上分布着臀、坐骨、下脚端等耳穴。
-
阴亢
阴亢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下皱襞中点,向内侧平开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一般针1~2寸;可灸。
-
挟
挟是指经脉行于两旁称“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
-
脽
脽(shuí,音谁)即臀部。《素问·五常政大论》:“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王冰注:“脽,谓臀肉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
坐生
坐生病证名。难产证型之一。指臀位产。见李长科《胎产获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臀而曰坐生。”
-
内承扶
内承扶为经外奇穴名。即阴亢穴。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下皱襞中点,向内侧平开1.5寸处。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