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头幼虫
在昆虫的幼虫中,头部和口器非常退化,头颅也随着退化,因此无“头”和其他相关部分,这种幼虫称为无头幼虫。全部无肢型幼虫、双翅类中短角类的所谓的蛆属于这一类。膜翅类幼虫的头退化不明显。一般头结构明显的幼虫,称为有头幼虫。无头幼虫的中间型,称为半头幼虫。
-
双髻鲨
双髻鲨是真鲨目双髻鲨科的1属。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前半部上方;二背鳍小,起点前于或后于或与臀鳍起点相对。胸鳍大或中大。卵胎生或胎生。化石见于白垩纪至上新世。路氏双髻鲨一般体长1米左右,重5千克,大者长达4米重达50千克。丁字双髻鲨头特别宽,呈“丁”字形,鼻孔距吻端中间比距眼为近,只见于南海,较罕见。
-
胚体内生产
胚体内生产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超级排卵以及发情同期化。由于母牛最多仅能年产一胎,一生中的产犊数很有限,若要一次发情时能排多个卵,必须对供胚牛进行超级排卵处理。简言之,若将此胚同时移置到32头发情同期化的受胚母牛中,如果怀孕率为50%,即表示会有16头经胚移置的小牛同时诞生,其生产效率之高不言可喻。
-
头型
头型是人类学上表示活体的头部顶面观形状所用的术语,在用于颅骨的时候正确的叫法为颅型。通常头型的表达方法,用头长宽指数或头指数来表示。活体的头指数比颅骨的颅指数大,这是由于覆于头骨的软组织的厚度影响所致。头型也有不根据测量而根据观察进行分类的。
-
镵针
镵针(shearneedle)为古针具名,九针之一,针头大,针尖锐利如箭头。后人又称为箭头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其针头部大,针尖锐利如箭头,长一寸六分,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
打躬势
打躬势为练功方法之一种。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抱头,掌心紧贴耳门,弯腰直膝俯首,尽量使头靠近两膝,再挺身直立。《易筋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头耳掩紧,鼻息调匀。”有健腰腿作用。
-
旋台骨
旋台骨又名颈骨、天柱骨、大椎骨等。即颈椎之第四、五、六节。《医宗金鉴》:“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参见颈骨:颈骨俗称天柱骨。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一说指旋台骨。
-
天柱骨
概述:天柱骨:1.颈椎;2.颈椎之第四、五、六节。颈骨俗称天柱骨,即颈椎。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旋台骨又名玉柱骨、天柱骨、颈骨、大椎骨,即第4、5、6颈椎的合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
-
首
概述:首:1.头;指人体颈项以上的部位。手足三阳经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任脉、督脉、冲脉、阴蹻脉、阳蹻脉均上行至头。《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
鑱针
镵针(shearneedle)为古针具名,九针之一,针头大,针尖锐利如箭头。后人又称为箭头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其针头部大,针尖锐利如箭头,长一寸六分,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
颈骨
颈椎骨·颈骨:颈骨俗称天柱骨,是颈椎骨的统称。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旋台骨:一说颈骨指旋台骨。旋台骨又名颈骨、天柱骨、大椎骨等。即颈椎之第四、五、六节。《医宗金鉴》:“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
-
花鱼
《*辞典》:花鱼: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āY 别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须2对,前对较后对略短,后对长与吻长约相等。臀鳍Ⅲ5,末端不达尾鳍基。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生境分布:分布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雅硥江等处。
-
迴发五处
迴发五处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卷十四引徐嗣伯灸治风眩:“灸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先用绳量患者两口角间长度,再量两鼻孔外缘间长度,以其全长的中点置于头顶旋毛正中,前后与头正中线合,两端是穴;灸随年壮,每年三次。
-
核纤层蛋白
核纤层蛋白(nuclearlaminaprotein)脊椎动物细胞中有三种类型的核纤层蛋白(A,B,C),核纤层蛋白A和C是由同一个转录单位编码的,只不过是通过可变剪接形成不同的mRNA。核纤层蛋白B是由另一个转录单位编码的,通过转录后的修饰,在羧基端添加了疏水的异丙基,添加的脂肪酸帮助核纤层蛋白B插入到核膜的内脂层。
-
万宝代针膏
处方:硼砂血竭轻粉各3克蟾酥1.5克麝香0.3克蜈蚣(金头者)1条脑子少许雄黄3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人蜜调和为膏。功能主治:治诸肿恶疮,肿核赤晕,已自成脓,不肯用针刺脓,此药代之。但用小针点破疮头,却上膏药,脓即自溃。如腋下有核,名暗疔疮,或有走核,可于肿处亦如前用针挑破之。
-
箭头针
箭头针即镵针。《针灸大成·卷四》:“镵针…九针之一。后人又称为箭头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其针头部大,针尖锐利如箭头,长一寸六分,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
鼻窦变压置换疗法
操作名称鼻窦变压置换疗法适应症治疗慢性鼻窦炎。②患者平卧,肩下垫枕,头向后仰,使鼻部低于口腔部,每侧鼻腔先滴入0.02%呋喃西林溶液3-5ml,以淹没所有窦口为度,患者张口呼吸等待数分钟。卡”声,使软腭上举以关闭鼻咽腔,进行间断吸引,如此双鼻孔交替进行,每次约5-6回,将鼻窦空气吸出的同时,药液即进入窦内。
-
甲鱼头
拼音名:JiǎY T u别名:脚鱼头、团龟头、鳌头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sinensis(Wiegmann),以带颈的头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至海南岛、陕西、甘肃、云南、四川均有。功能主治:养阴补气。主治小儿脱肛,妇女产后子宫下垂,小儿疳劳潮热。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乌羊膏
《直指》卷二十四:方名:乌羊膏组成:獖猪粪(腊月收,烧灰)半两,槟榔2钱,雄黄1钱。主治:白秃疮及恶疮、臁疮。用法用量:温覆头上引虫,待十分痒,忍不得,令人急手揭起;湿则掺,干则麻油、轻粉调抹。制备方法:上为末,先以麻油调和鸭子清,约头大小,作厚饼。用药禁忌:不可热覆,不得动头。
-
揩齿细辛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揩齿细辛散:处方:细辛(去苗叶)1两,藜芦(去芦头,烧)1两,莽草半两,曲头棘(烧灰)半两,东墙衣(炒)半两,盐花(研)3合,荞麦面(炒)3合。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主用法用量:每日用柳枝咬头令软,点药揩齿。
-
鲤鱼头煮冬瓜
处方:鲤鱼头1个冬瓜90克制法:将鱼头洗净去鳃,冬瓜去皮切成块,把炒锅放在文火上,倒入鲤鱼头、冬瓜加水1000克煮沸,待鲤鱼头熟透即可。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下气通乳。适用于脾虚型妊娠水肿。用法用量:吃鲤鱼头饮汤,每日1次。摘录:《民间方》
-
疡
《说文解字》:“疡,头疮也。”《左传》襄公十九年:“生疡于头”,此之谓头部创伤为疡;《周礼·天官篇》郑注文:“疡,创痈也,”如此,疡又泛指一切脓肿;此处更强调了头部感染中之秃疮亦称之为疡;《素问·风论》:“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外科著作也有疡科为名者,如《疡科心得集》,外科医生也被称之为疡医者。
-
羊脏散
《疡科选粹》卷五:组成:羊脏头、皮消、槐枝、柳枝、防风、荆芥、川椒。主治:痔疮。制备方法:羊脏头1个,装皮消在内,系紧两头,用阳城罐仍用铁丝丫髻放在内,上用一钉,横在罐口,将铁线系脏挂在内,用油盏盖口,盐泥固封,火煅过,取脏、消并滴下汁,为末。
-
广东土南星
别名:土南星、蛇钻头、花伞柄、蛇姜头、蛇纂头、蛇香头来源:天南星科广东土南星ArisaemapencillatumN.E.Brown,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痛,消肿拔毒。无名肿毒:块茎捣烂,调酒敷患处。毒蛇咬伤:配方外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黑膏子
处方:麻油半斤,猪脂半斤,巴豆(去壳)21粒,蓖麻子肉100粒,斑蝥18个(去头翅足,各切碎)。制法:上同煎令焦黑,滤去滓,取净油调大风子一味,调末敷之。功能主治:脓窠痛疮,脓水浸淫不绝;用法用量:若治头疮,先以温齑汁洗去疮痂,敷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新效方》
-
涌泉膏
《理瀹》:方名:涌泉膏组成:海马、鹿茸、人参、大茴、苁蓉、熟地、地龙。主治:命门火衰,真阳上浮者。用法用量:麻油熬,黄丹收。沉香,肉桂掺贴之。《直指》卷二十二:方名:涌泉膏组成:斑蝥(去头足翅,焙,为末)。少顷,脓出即去药。或用绿矾、直雀屎少许,用饼药调一点,敷疮头软处,亦破,须四围涂药护之。
-
剑鱼
剑鱼是鲈形目剑鱼科剑鱼属的唯一种。又名旗鱼舅,丁挽舅。粗壮,亚圆柱形,背腹面皆钝圆。吻由前颌骨及鼻骨组成,向前突出呈剑状,平扁,边缘截形。眼颇大,上侧位。上颌内面具微小棘,与下颌吻合。头及体背侧为金属般的蓝紫色,腹部淡黑色,无斑纹。剑鱼性凶猛,常攻击大型鲸类和其他鱼类,生殖季节为8~
-
箸针
箸针指用竹筷扎针以作刺血或火针用。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重者,“用粗线针扎在箸头上,在患处点刺出血。”又卷三:鱼口便毒,“用粗线针二条,将竹箸一头劈开,将针离分半许,夹在箸头内,以线扎紧…近人有以竹筷头横扎缝衣针七枚,用以扣击皮肤,作皮肤针用,亦属此类。
-
膝外
膝外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位于腘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腱前缘处。主治膝关节痛、下肢溃疡等。一般直刺0.5~《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经外穴,名膝外。
-
蜗膏水
《洞天奥旨》卷十六:方名:蜗膏水组成:蜗牛10条,生甘草3钱(为末),冰片3分,白矾1钱。主治:头上生疮作癞,或胎毒成癞头。用法用量:以鹅翎扫前水于头上,3日愈。制备方法:上盛在瓷碗内,露1宿,则蜗牛化为水。
-
基底部玻璃体切除
基底部玻璃体切除适应证适用于严重前部及后部PVR病例,做360°切除。置50°棱镜接触镜,助手压迫锯齿缘处巩膜,轻向内推顶,可见切除胶体状玻璃体后,紧贴附视网膜和睫状上皮表面更为致密的胶体层,切割头切口侧面尽量接近眼壁,用弱的吸引力,直到完全切除该部玻璃体(图1)。
-
鼻腔冲洗法
操作名称鼻腔冲洗法适应症常用于萎缩性鼻炎或干酪牲鼻炎,冲洗出鼻腔的脓痂,以减少臭味。用品及准备灌洗器、橡皮管、夹子、洗鼻用橄榄头、吊架、盛水器、生理盐水或其他药液、纱布。②将盛有温生理盐水的冲洗器悬挂于吊架上,冲洗器底与患者头顶等高,以免压力太大致水流入咽鼓管内。
-
诸阳之会
因在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脉以及督脉、阳维脉、阳蹻脉等均起止或行经头部;另外,头居身之最上,上为天属阳,人身阳气大会于此,故称头面部为诸阳之会。《备急千金要方》:“头者,诸阳之会也。”人体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面;《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
视深
视深病证名。指眼窝凹陷之证。《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
倾
引伸指人体正气不固。参“倾移”。《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素问·调经论》:“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素问·评热病论》:“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
归命膏
处方:野生茄子(熟黑者,取子)不拘多少。制法:烂研取汁,以绢滤滓,入大银盂内,慢火熬成稀膏,以细青竹枝子(去叶)5-7茎扎聚,不住手搅,候成稀面糊,收之。功能主治:发背,或赤不赤,有头无头,或痒或痛。如有赤脉有头,先从赤脉敷之,渐渐敷出,1日上3-4度,不可轻易。摘录:《百一》卷十六
-
乌鸦头
《*辞典》:乌鸦头: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WūYāT u别名:鸦头(《圣惠方》)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功能主治:①《圣惠方》:治蜂瘘,烧灰细研敷之。②《吉林中草药》:治烂眼边,乌鸦脑子二个,睡前糊眼上。
-
胎先露
分娩时,胎儿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部分叫“先露部”。头位的先露部可因胎头俯屈良好、俯曲不良及仰伸等不同情况,分为顶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等,其中以顶先露最常见,额及面先露少见。臀位的先露部为臀,因胎儿下肢屈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盘腿臀先露、伸腿臀先露以及足或膝先露等。横位的先露部为肩,又称肩先露。
-
垂头生
垂头生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
-
肥粘疮
肥粘疮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小儿头上多生肥粘疮,黄脓暴露。”多因感受风热,或热毒上攻所致。常见于幼儿,初起时,可见头皮部丘疹,继则成脓疮,甚则蔓延全头,破溃则糜烂流脓,瘙痒疼痛时作。证治详该条。
-
瓷针
瓷针是指以瓷器碎片经消毒后砭刺局部或穴位出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汪机《外科理例·附方》:“治小儿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细瓷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箸一根劈开头尖夹之,以线缚定,两指轻撮箸梢,令瓷器芒者正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
-
段翳
段翳汉代医家。广汉新都(今属四川)人。有一生来就段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段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于简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生到一地,与吏争渡,吏伤从者头,生开简得书,言头破者,以此膏裹之,创者即愈。生叹服,乃还段处卒其业而归。
-
狐头
《*辞典》:狐头: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H T u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头。功能主治:治瘰疬、头晕。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附方:①治瘰疬:狐头、狸头灰敷上。(《千金方》)②治头晕病:狐头骨捣碎泡酒服。(《四川中药志》)摘录:《*辞典》
-
黄鲴鱼
《*辞典》:黄鲴鱼: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G Y 别名:黄姑、黄骨鱼(《纲目》)。下咽齿3行,侧扁而长。生活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常栖于中下层,产卵期4~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纲目》: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注意:《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
曲末索饼子
《养老奉亲》:别名:曲末索饼组成:曲末2两(捣为面),白面5两,生姜汁3两,白羊肉2两(作臛头)。主治:老人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羸瘦,举动无力,多卧。制备方法:上以姜汁搜曲末,和面作之,加羊肉臛头及下酱椒五味煮熟。附注:曲末索饼(《医统》卷八十七)。
-
硫黄烙方
处方:硫黄1分。功能主治:齿(匿虫)生疮。用法用量:上以旧铁铧头1个,于炭火中烧令赤,将硫黄着其上,更入少许猪脂相合,熬令沸,以柳枝子棉裹头,揾药,乘热烙齿缝。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
姜髓煎
处方:生姜汁6合,牛髓3合,牛油(别炼)3合,桂(去粗皮)1两,芎3两,独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3两,秦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制法:上为散,与姜汁、油、髓等和匀,于微火上煎5-7沸,又以酒1升2合和煎,令成煎。功能主治:肺感风邪,气道凝涩不利,声音嘶嘎。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
鳗鲡鱼涂方
处方:鳗鲡鱼1头(肥者)。制法:上药炙令脂出。功能主治:头项及面上白驳,浸淫渐长如癣状,但不成疮。用法用量:先洗白驳,用物揩拭之令小痛,然后用熟鱼脂涂。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
前蹻
前蹻,病名。难产证型之一。清·员从云《产科一得》:“临产儿头偏抵阴前也。”属异常分娩中的头先露。参见偏产条。
-
失颈按摩法
失颈按摩法为外治法。用于治疗失枕之方法。《伤科补要》卷二:“夫人之筋,赖气血充养,寒则筋挛,热则筋纵,筋失营养,伸舒不便,感冒风寒,以患失颈,头不能转。”其治疗“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频频揉摩。一手按其头,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舒,令其正直,服疏风养血汤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