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
坐骨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臀部,大转子与尾骨尖连线中点直下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坐骨神经痛。一般直刺2~3寸。
-
阴部神经阻滞术
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体位取截石位。2.常规皮肤消毒。2.经皮阴神经阻滞确认一侧坐骨结节和肛门间做局麻皮丘。插入直肠或阴道内的示指触及坐骨棘作为引导,用10cm长、7号局麻针,经会阴软组织将针刺达坐内棘下方,注射局麻药5ml,阻滞股后侧皮神经的会阴支。注意事项:1.操作中应注意防止进针过深刺入直肠引起感染。
-
骨盆狭小
疾病分类:妇产科症状体征:产前骨盆测量入口径线小,或初产妇接近预产期而儿头不入盆。②估计胎儿大小。用手拳于两坐骨结节之间,向上推入,正常者能通过。7.必要时做X线骨盆测量,了解骨盆形态,测量内径;如宫缩好、宫口迅速开大,但胎头始终停留在坐骨棘水平以上,应行剖宫产术。③以往有死产、剖宫产或曾试产失败者。
-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肛门直肠周围有五个间隙,其间充满脂肪等疏松组织,容易感染发生脓肿。直肠后间隙,位于直肠后骶骨前,其上方为骶骨岬,下方为盆膈;两个坐骨直肠间隙位于肛管两旁,肛提肌以下,坐骨、闭孔内肌的内侧。感染严重时,脓液可从一个坐骨直肠窝流至对侧的坐骨直肠窝,形成蹄形肛周脓肿。
-
耻骨切骨术
手术名称:骨盆截骨术别名:耻骨切骨术;麻醉和体位:1.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2.仰卧位,患髋用薄沙袋垫高。在小粗隆处骨膜下剥离髂腰肌抵止,骨膜下剥离髂骨内外板至坐骨大切迹,将两把拉钩放置于坐骨切迹处,牵开髂骨周围组织。修剪矩形骨块后植入截骨裂隙(图3.20.3.4.1-4),用2~逐层缝合切口。
-
交骨
概述:交骨:1.耻骨;2.推拿穴位名;耻骨:《中医药学名词》(2004):交骨(pubisbone)指耻骨。治急慢惊风。《厘正按摩要术》:“掌根上为阳池,下为阴池,二池旁为交骨。”“交骨不开”是指若这一关节活动有障碍,可影响分娩。治疗可用凤林寺《女科秘宝》佛手开骨散(龟甲一具炙酥,当归50g,川芎50g,党参100g)。
-
骨盆截骨术
手术名称:骨盆截骨术别名:耻骨切骨术;麻醉和体位:1.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2.仰卧位,患髋用薄沙袋垫高。在小粗隆处骨膜下剥离髂腰肌抵止,骨膜下剥离髂骨内外板至坐骨大切迹,将两把拉钩放置于坐骨切迹处,牵开髂骨周围组织。修剪矩形骨块后植入截骨裂隙(图3.20.3.4.1-4),用2~逐层缝合切口。
-
腹外斜肌转位术治疗臀中肌麻痹
局部解剖:局部解剖见示意图(图12.39.8.3.1-1,12.39.8.3.1-2)适应症:腹外斜肌转位术治疗臀中肌麻痹适用于臀中肌麻痹。于髂前上棘水平切开腱膜,切口朝向远端内侧,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在此处平行于白线向近端内侧延伸。2.做皮肤切口,起于长收肌腱前方,向下延伸至坐骨,经此切口行内收肌切断术或内收肌坐骨转位术。
-
坐骨神经阻滞疗法
操作名称:坐骨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包括根性和干性)。一般于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于患侧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中点向下约3cm处做标记,常规消毒,用7号8cm长针,垂直皮肤快速进针,深度因人而异,大约7cm,出现异感后,稍退针2~
-
坐骨神经
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坐骨神经是股后群肌、小腿和足肌的运动神经,也是小腿和足的重要感觉神经。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在臀部和大腿后部有明显痛点。临床上作臀部肌肉注射应在坐骨大孔(梨状肌上、下孔)外上部进行,以防坐骨神经及其他血管神经受到损伤。
-
髂骨旋转截骨植骨延长术
手术名称:髂骨旋转截骨植骨延长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髋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髋关节松弛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7.3906概述:髂骨旋转截骨植骨延长术用于髋关节松弛畸形的治疗,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5.4.3.5-1,3.25.4.3.5-2)。5cm处,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8周后下床扶拐锻炼关节功能。
-
平衡固定牵引架
平衡固定牵引架是一种体外固定器。牵引杆下端有骨圆针孔和固定螺母。固定原理是将支撑套抵于耻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粗隆为支点,通过牵引杆连于股骨髁上的骨圆针为力点,而牵引杆中间伸缩调节管产生的牵引力,推动骨折远端向离心方向滑动,以达到牵引的目的,这样就在支撑套和骨圆针两点间保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
-
畸形骨盆
骨软化症骨盆(osteomalacicpelvis):骶岬前突,入面三角形坐骨结节短,粗隆间径短,耻骨支间距窄。偏斜骨盆(obliquelycontractedpelvis):双侧髂骨或髋骨发育不对称,双斜径不等.
-
臀中
臀中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位于臀部,以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间连线为底边,向上作一等边三角形,其顶点是穴。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荨麻疹等。一般直刺1.5~2.5寸;可灸。
-
髋
2.腰以下尾骶部及臀部;主治病症:耳穴·髋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类经》卷八:“髋,尻也,即脽臀也。髋骨·髋:髋为髋骨,又称髁骨、胯骨、跨骨、骻骨、 。由髂骨、耻骨与坐骨组成。
-
臀胼胝
臀胼胝是旧世界猴的臀部相当于坐骨部位有很结实的结缔组织性皮肤,其处无毛,几乎无感觉神经分布,即使长时间坐于树上睡眠、休息,臀姘胝部位也不感疼痛。这是长期悬挂或蹲坐于树枝上以支持身体营树上生活的适应结果。
-
会阴麻醉点
会阴麻醉点为经外奇穴名。出《针刺麻醉》。位于坐骨结节内侧约1cm处。左右计2穴。主要为阴茎切除术的针麻穴。一般针1~2寸。
-
骨盆底
英文翻译pelvicfloor解释骨盆底(pelvicfloor)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盆腔脏器赖以承载并保持正常位置。
-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下脚指对耳轮向前分叉的一支。其上分布着臀、坐骨、下脚端等耳穴。
-
耻骨
耻骨(pubis):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耻骨上支的上缘薄锐,称耻骨梳,其向后与弓状线相续,向前终于圆形隆起,为耻骨结节。耻骨结节是重要体表标志,其向内延伸静到耻骨联合面上缘也有一嵴,称耻骨嵴。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有卵圆形的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耻骨与坐骨围成的大孔,称闭孔。
-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syndromepyriformissyndrome)为病名。是指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
坐骨结节滑囊炎
坐骨结节滑囊炎(synovitisofischiactubercle)是指因反复劳损摩擦所致,坐骨结节滑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变性及增生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