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聖惠》卷四十九:京三棱丸
2.1 處方
京三棱2兩(微煨,銼),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硼砂1兩(細研),乾薑1兩(炮裂,銼),雄雀糞1兩(微炒)。
2.2 製法
2.3 功能主治
久積症癖氣不差散,令人羸瘦,不思飲食。
2.4 用法用量
2.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3 《雞峯》卷十九:京三棱丸
3.1 處方
青皮1兩,黃皮1兩(湯浸1宿,次日淘赤小豆1合,滾煮2橘皮,候豆6-7分熟去青皮,研黃皮赤小豆如泥;若干,旋添煮豆汁,再研極細,用後藥),赤茯苓1兩半,豬苓半兩,吳白朮半兩,蓬莪術半兩,半夏3錢,京三棱8錢,防己3錢,枳實3錢。
3.2 製法
3.3 功能主治
丈夫婦人頭面手足腫。
3.4 用法用量
方中防己用量原缺。
3.5 摘錄
《雞峯》卷十九
4 《聖惠》卷四十九:京三棱丸
4.1 處方
京三棱1兩,檳榔1兩,當歸1兩(銼,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4.2 製法
4.3 功能主治
食症,疼痛至甚。
4.4 用法用量
4.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5 《聖惠》卷四十九:京三棱丸
5.1 處方
京三棱(微煨,銼)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乾薑(炮裂,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蓬莪術1兩,巴豆半兩(去皮心,水煮,復時研,紙壓去油)。
5.2 製法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5.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6 《聖惠》卷四十九:京三棱丸
6.1 處方
京三棱3分(微煨,銼),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白朮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枳殼1兩(麩炒微黃),麥糵1兩(炒微黃),神曲1兩(銼,微炒),桂心1兩,檳榔1兩。
6.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久痃癖氣,心腹脹滿,時時築心背痛,宿食不消,嘔逆,不思飲食;休息氣痢,喘促黃瘦,面目虛腫。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6.5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7 《聖惠》卷二十八:京三棱丸
7.1 處方
京三棱3兩(炮裂,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赤芍藥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炮裂,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檳榔2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桃仁4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7.2 製法
上爲末,熬醋如膠,和搗爲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7.4 用法用量
7.5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八
8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京三棱丸
8.1 處方
京三棱(溼紙裹煨熟,別搗末)2兩,檳榔(銼)1兩,白朮2兩,丁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4兩,麝香(研)1分,丹砂(研)半兩。
8.2 製法
上爲細末,入研者藥再研令勻,以生薑自然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8.4 用法用量
8.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9 《聖惠》卷八十八:京三棱丸
9.1 處方
京三棱半兩(微煨,銼),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9.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9.3 功能主治
小兒癖氣,手腳心熱,脾胃虛弱,不下飲食,面色萎黃,漸加羸瘦。
9.4 用法用量
以粥飲送下隨年丸數,1日3次;兒稍大,即以酒送下。
9.5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八
10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京三棱丸
10.1 處方
京三棱(炮,銼)3分,訶黎勒(煨,去核)3分,木瓜(焙)3分,鱉甲(醋炙,去裙襴)3分,玳瑁(鎊)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乾薑(炮)半兩,白朮半兩,昆布(湯浸,去鹼,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
10.2 製法
上爲末,陳曲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10.4 用法用量
10.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11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京三棱丸
11.1 處方
京三棱(溼紙裹煨,碎銼)半兩,沉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鱉甲(去裙襴,醋炎)1分,檳榔(銼)1分,巴豆5枚(去油爲霜)。
11.2 製法
上爲末,水煮白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11.3 功能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後溫熟水送下。
11.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12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12.1 方名
12.2 組成
京三棱(煨,乘熱捶碎,別搗爲末)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芎半兩,赤芍藥(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朮半兩,檳榔(生,銼)1兩,大黃(銼,炒)1兩,郁李仁(去皮雙仁,別研如膏)1兩。
12.3 主治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米飲或溫酒送下。以利爲度。
12.5 製備方法
13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13.1 方名
13.2 組成
京三棱(灰火內炮,乘熱捶碎)1兩,益智(去皮)1兩,麥糵(微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陳曲(搗作粗末,微炒)半兩,人蔘半兩。
13.3 主治
13.4 用法用量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白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14.1 方名
14.2 組成
京三棱5兩(搗末,以好醋1碗同熬成稠膏),蓬莪術(炮,銼)3兩,益智(去皮)3兩,青橘皮(去白,焙)3兩,冬用檳榔1兩半,夏用木香1兩半。
14.3 主治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14.5 製備方法
15 《聖惠》卷四十八
15.1 方名
15.2 組成
京三棱1兩(炮裂),桂心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檳榔1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兩,桃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15.3 主治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15.5 製備方法
15.6 附註
16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16.1 方名
16.2 組成
京三棱(煨,搗爲末)3分,蓬莪術(煨,搗爲末)3分,巴豆(去皮心膜,壓取霜)1分(以上3味用米醋1升於銀石器內同熬成膏),檳榔(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
16.3 功效
寬利胸膈,消化飲食。
16.4 主治
16.5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食後、臨臥熱生薑湯送下。
16.6 製備方法
上8味,搗羅5味爲末,用三味膏和搗爲丸,如豌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