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診斷

中醫診斷學 經絡診斷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ng luò zhěn duàn

2 英文參考

channel diagnostic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eridian diagnostic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經絡診斷是以經絡腧穴學說爲理論基礎,以穴位病理性反應的各種表現形式爲指標,進行疾病證候辨別的診斷方法[1]

經絡診斷根據中醫經絡學說,通過檢查經絡腧穴部位的病理反應,測定經絡腧穴部位的皮膚電和皮膚溫度等,藉以辨別病位、病經及虛實狀態[2]。由於經絡分佈四肢百骸頭面軀幹,無所不到,體內各臟腑器官的病變往往通過經絡途徑反映到體表的一定部位,因此,經絡診斷對臨牀有重要意義[2]經絡診斷是在研究和推廣應用經絡學說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既注意中醫傳統宏觀現象,注重機能狀態的改變;也重視西醫倡導的微觀現象,注重儀器測定與形態結構的改變[2]。診斷結果具有中醫臟腑氣血經絡辨證,也具有現代醫學的病名和病理診斷,常用的經絡診斷經絡望診經絡按診經絡腧穴皮膚電測定診斷,經絡腧穴皮溫測定診斷,知熱感測定診斷等[2]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