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Coats病亦稱外滲性視網膜病變或大塊滲出性視網膜病變。臨牀上,本病多侵犯單眼,患者多爲健康年輕男性。其基本病理改變爲血管畸形和異常。病變早期,僅在視網膜外網織層發生出血和滲出,且較侷限,一般不影響視力。隨着病變進展,病變區可出現血管硬化、鈣化及骨化組織,加之膽固醇結晶等構成錯綜複雜的組織病理形態。有時滲出塊逐漸增大,以至抵達晶狀體後部,在幼兒極易被誤診爲視網膜母細胞瘤而行眼球摘除。
眼底鏡下,常可查見典型的大片黃白色滲出物在視網膜血管的後面,伴有不規則出血及結晶樣閃光。多數病例表現爲血管異常:迂曲、擴張、血管襻、串珠及大片新生血管。病程進展遲緩,但大多數病例終因繼發性視網膜脫離或青光眼而陷於失明(圖8.13.3.2-1A~D)。
9 手術步驟
本病激光治療並非增視目的,對某些病例,僅希望通過治療能延緩或中止其病情發展。因此,早期發現、掌握治療時機是成功的關鍵。
氬激光適於本病治療。由於本病以滲出爲特點,故病竈區不易產生光凝反應。儘管如此,激光能量仍不宜過大,以附近組織產生二級光凝反應爲宜。一般採用0.5~1.0W,100~200μm光斑,0.2s即可。可依病變程度範圍安排數百至超1000個光凝斑。一般病例需重複多次治療方見成效。必須強調,本病呈慢性進展過程,決定其修復的長期性,故應於治療前後做熒光血管造影進行對照觀察,並長期隨訪,隨時補充光凝(圖8.13.3.2-2)。
激光凝固重點爲:①滲漏區標誌局部循環障礙及缺氧,封閉異常血管可有效控制出血和滲出程度;②封閉新生血管及周圍組織,以防止出血或增殖病變發生;③破壞病變本身及附近的循環障礙區,以保證黃斑區循環和營養,並促進黃斑部水腫的減輕或消退。
除上述疾病外,還有幾種伴有視網膜血管無灌注或缺血性疾病可發生周邊部視網膜或視乳頭新生血管,因此需激光治療。這些眼病包括結節病、晶狀體後纖維增生症、早產兒視網膜兒視網膜病兒視網膜病變、眼部缺血綜合徵。光凝的目的是消除新生血管和防止產生併發症。
結節病眼部受累可有類似靜脈周圍炎表現,常發現周邊部毛細血管無灌注,同時可伴有色素膜炎症,於眼底或房角可查見特徵性的結節。眼部缺血綜合徵有各種表現,其中後部缺血危害較大。其表現爲類似於糖尿病性視網膜性視網膜病性視網膜病變,有視網膜出血,甚至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熒光血管造影顯示熒光素充盈時間延長,廣泛的熒光素滲漏。另外尚有一種睫狀體扁平部特發性炎症,稱做扁平部炎(pars planitis),以玻璃體炎性細胞雪堆樣聚集在扁平部表面爲其特點。晚期可誘發形成新生血管並導致玻璃體出血。
激光治療指徵爲視乳頭或周邊部新生血管形成,特別是伴有視網膜前或玻璃體出血者。視乳頭新生血管的治療同糖尿病,應做全視網膜光凝;廣泛的周邊部新生血管亦然;孤立的小片新生血管可局竈性光凝,或隨訪觀察(圖8.13.3.2-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