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疥蟎屬真蟎目、疥蟎科(Sarcoptidae),是一種永久性寄生蟎類。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的皮膚表皮層內,引起一種有劇烈瘙癢的頑固性皮膚病,即疥瘡(scabies)。寄生於人體的疥蟎爲人疥蟎(Sarcoptes scabiei)。
4 疥蟎形態
疥蟎成蟲體近圓形或橢圓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淺黃色。雌蟎大小爲0.3~0.5×0.25~0.4mm;雄蟎爲0.2~0.3×0.15~0.2mm。顎體短小,位於前端。螯肢如鉗狀,尖端有小齒,適於齧食宿主皮膚的角質層組織。須肢分三節。無眼和氣門。軀體背面有橫形的波狀橫紋和成列的鱗片狀皮棘,軀體後半部有幾對桿狀剛毛和長鬃。腹面光滑,僅有少數剛毛和4對足。足短粗,分5節,呈圓錐形。前兩對足與後兩對足之間的距離較大,足的基部有角質內突。雌雄蟎前2對足的末端均有具長柄的爪墊,稱吸墊(ambulacra),爲感覺靈敏部份;後2對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蟲均爲長剛毛,而雄蟲的第4對足末端具吸墊。雌蟎的產卵孔位於後2對足之前的中央,呈橫裂縫狀。雄蟎的外生殖器位於第4對足之間略後處。兩者的肛門都位於軀體後緣正中(圖1)。
5 疥蟎生活史
疥蟎生活史分爲卵、幼蟲、前若蟲、後若蟲和成蟲五個期。疥蟎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齧食角質組織,並以其螯肢和足跗節末端的爪在皮下開鑿一條與體表平行而紆曲的隧道,雌蟲就在此隧道產卵(圖2)。
圖2 皮內隧道中的雌疥蟎及卵
卵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殼薄,大小約80×180µm,產出後經3~5天孵化爲幼蟲。幼蟲足3對,2對在體前部,1對近體後端。幼蟲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鑿隧道,經3~4天蛻皮爲前若蟲。若蟲似成蟲,有足4對,前若蟲生殖器尚未顯現,約經2天后蛻皮成後若蟲。雌性後若蟲產卵孔尚未發育完全,但陰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後若蟲再經3~4天蛻皮而爲成蟲。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時8~17天。
疥蟎一般是晚間在人體皮膚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蟲和雌性後若蟲進行交配。雄蟲大多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雌後若蟲在交配後20~30分鐘內鑽入宿主皮內,蛻皮爲雌蟲,2~3天后即在隧道內產卵。每日可產2~4個卵,一生共可產卵40~50個,雌蟎壽命約5~6周。
6 疥蟎生態
6.1 寄生部位
疥蟎常寄生於人體皮膚較柔軟嫩薄之處,常見於指間、腕屈側、肘窩、腋窩前後、腹股溝、外生殖器、乳房下等處;在兒童則全身皮膚均可被侵犯。
6.2 活動與挖掘隧道
疥蟎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質層的深處,以角質組織和淋巴液爲食,並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漸形成一條與皮膚平行的蜿蜒隧道。隧道最長可達10~15mm。以雌蟎所挖的隧道最長,每隔一段距離有小縱向通道通至表皮。雄蟎與後若蟲亦可單獨挖掘,但極短,前若蟲與幼蟲則不能挖掘隧道,只生活在雌蟎所挖的隧道中。雌蟎每天能挖0.5~5mm,一般不深入到角質層的下面。
交配受精後的雌蟎,最爲活躍,每分鐘可爬行2.5cm,此時也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時期。
6.3 溫溼度的影響
雌性成蟲離開宿主後的活動、壽命及感染人的能力與所處環境的溫度和相對溼度有關。溫度較低,溼度較大時壽命較長,而高溫低溼則對其生存不利。雌蟎最適擴散的溫度爲15~31℃,有效擴散時限爲1~6.95天,在此時限內活動正常並具感染能力。
7 疥蟎致病與診斷
疥蟎寄生部位的皮損爲小丘疹、小皰及隧道,多爲對稱分佈。疥瘡丘疹淡紅色、針頭大小、可稀疏分佈,中間皮膚正常;亦可密集成羣,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蟲體隱藏,呈針尖大小的灰白小點。劇烈搔癢是疥瘡最突出的症狀,引起發癢的原因是雌蟎挖掘隧道時的機械性刺激及生活中產生的排泄物、分泌物的作用,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白天搔癢較輕,夜晚加劇,睡後更甚。可能是由於疥蟎夜間在溫暖的被褥內活動較強或由於晚上齧食更其所致,故可影響睡眠。由於劇癢、搔抓,可引起繼發性感染,發生膿瘡、毛囊炎或癤腫。
根據接觸史及臨牀症狀,不難作出診斷。若能找出疥蟎,則可確診。檢出疥蟎的方法過去常用消毒針尖挑破隧道的盡端,取出疥蟎;或用消毒的礦物油滴於皮膚患處,再用刀片輕刮局部,將刮取物鏡檢。最近國內學者採用解剖鏡直接檢查皮損部位,發現有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蟎輪廓,即用手術刀尖端挑出疥端,即可確診,陽性率可達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