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鼻淵

疾病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í bí yuān

2 疾病科屬

鼻科

3 疾病概述

急鼻淵鼻塞、流膿涕、頭痛不聞香臭爲主要症狀,爲鼻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本病無季節性,自兒童至老人均可發病,以青少年較爲多見。相當一西醫的急性化膿性鼻竇炎

4 診斷要點

1、鼻塞較甚,鼻涕黃濁而量多,或涕中帶血絲,鼻涕腥臭,嗅覺差。頭痛較劇,其狀痛苦難忍,或前額頭痛,或枕後頭痛,或雙側太陽穴痛。全身並見惡寒發熱,或但發熱惡寒煩躁不安,口乾欲飲,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胃納欠佳等症狀

2、急鼻淵注意傷風鼻塞相鑑別。傷風鼻塞病程一般不超過2周,初起鼻塞,噴嚏,鼻流清涕鼻涕由清稀轉爲粘黃,由多至少而消失。鼻腔粘膜雖見紅腫,但中鼻道及嗅溝並無膿涕。

3、檢查可見鼻腔粘膜紅赤腫脹,尤以鼻腔上段,如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處爲明顯。中鼻道及嗅溝處有膿涕引流,鼻底亦可見膿涕積留。前額或面部可有壓痛。X線照片可見竇內粘膜增厚,透光度差,甚而渾濁;如竇內出現液平面,則表示竇內有積膿。

5 辨證分析

急鼻淵多由於素體偏弱,加上生活起居失常,寒暖不調,受涼受溼或過度疲勞之後,易爲外邪侵襲,引起肺、脾、膽之病變而發病。辨證屬肺、脾、膽之實證熱證。若風熱邪毒,襲表犯肺,或風寒侵襲,鬱而化熱邪熱壅遏肺經肺失清肅,致使邪毒循經上犯,結滯鼻竇,灼傷鼻竇肌膜而爲病。或邪熱犯膽,膽經熱盛,上蒸於腦,迫津下滲而爲病。又可因嗜食肥甘之物,溼熱內生,鬱困脾胃,運化失常,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溼熱邪毒循經上蒸,停聚竇內,灼損竇內肌膜而致病。總的治療方法是清瀉肺、膽、脾之熱爲主。

6 辨證論治

肺經熱盛型

證見

鼻流多量粘涕,其色或黃或白,鼻塞較重,嗅覺減退,鼻甲腫脹紅赤,鼻道可見膿涕。全身並見頭痛發熱,微惡風或微惡寒咳嗽痰多,口乾欲飲。舌質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或浮滑數。

治法

清肺瀉熱,宣通肺竅。

方藥

1、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溼病條辨》)加減處方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荊芥10克,黃芩15克,菊花12克,淡竹葉10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頭痛且脹,鼻涕多而黃濁,可選加冬瓜仁15克、魚腥草15克、地膚子10克。若咳嗽痰多,可選加杏仁12克、前胡12克、瓜蔞仁12克、浙貝母12克。

2、中成藥(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 l丸,每日 l—2次,片劑每次4片,每日3次。(2)防風通聖丸,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2次,兒童酌情服成人l/3—1/2量。

3、單方驗方鼻淵合劑(幹祖望《名醫名方錄》)處方蒼耳子10克,辛夷花6克,鴨蹠草10克,薄荷6克,桑葉10克,蘆根10克,白芷6克。膽腑鬱熱型

證見

鼻涕黃濁粘稠如膿樣,量多,有臭味,嗅覺差,鼻粘膜腫脹紅赤。頭痛劇烈,眉間及顴部叩壓痛明顯。全身並見發熱口苦咽乾目眩耳鳴耳聾,寐少夢多,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泄膽熱利溼通竅

方藥

l、主方:龍膽瀉肝湯(吳謙醫宗金鑑》)加減處方龍膽草12克,黃芩12克,柴胡12克,山梔子12克,車前子10克,木通10克,菊花10克,魚腥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頭痛劇烈者,可根據頭痛的不同部位,適當選用清利頭目止頭痛藥物巔頂痛者,加藁本10克;前額眉棱骨痛者,加白英10克、蔓荊子10克;後枕部及項頸部疼痛者,加葛根30克;雙側顳部疼痛者,加柴胡12克。若熱甚者,去幹地、當歸,選加水牛角60克、夏枯草15克。若體質壯實,大便祕結者。加大黃10克(後下)。

2、中成藥(1)藿香丸,口服,每次6—8片,每月3次。(2)膽香鼻炎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脾日溼熱

證見

鼻涕黃濁而量多,涓涓長流,鼻塞重而持續,嗅覺消失,鼻腔粘膜紅腫。全身可見頭暈頭重頭痛劇烈,體倦,脘腹脹悶,食慾不振,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脾瀉熱,利溼通竅

方藥

l、主方:甘露消毒丹(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處方黃芩15克,滑石15克,木通15克,茯苓15克,菊花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魚腥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鼻涕黃濁而量多,可選配冬瓜仁15克、瓜蔞仁12克、地膚子10克、馬勃10克、皁角刺15克。耳鳴耳聾較甚者,選加石菖蒲10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

2、中成藥鼻淵片,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外治法l、滴鼻日3—4次。

2、吹鼻可用鵝不食草乾粉、雙料喉風散等吹鼻,每日3—4次。可選用魚腥草注射液板藍根注射液清開靈

3、超聲霧化噴鼻選用滴鼻靈鼻炎滴劑呋喃西林麻黃素液等滴鼻,每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行超聲霧化噴鼻,每次用藥液4毫升,每日 l—2次,每次15—20分鐘。其他療法

1、針刺治療(1)針刺:選取迎香印堂太陽合谷風池曲池足三裏穴位,每次選用2—3穴,強刺激,每日1次。(2)穴位注射:取肺俞穴,進針3—5分,注入魚腥草注射液0.5—l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2、飲食療法(1)青茶葉2克,加水l碗,煎後加蜂蜜 l湯匙,徐徐服,每日2—3次。(2)冬瓜仁60克,蘆根30克,水煎,早晚分服

3、預防調護(1)平時注意生活起居有節,衣着適宜,避免受冷受溼和過度疲勞,預防傷風感冒。(2)鼻腔有膿涕時,忌用力擤鼻,及早用通竅藥物滴鼻,以宣通鼻竅,使膿涕外流。(3)戒除菸酒嗜好,忌食辛辣燥熱之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