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清熱消癰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ā wèi qīng rè xiāo yōng tāng

2 處方

金銀花1兩,連翹4錢,野菊花3錢,赤芍藥3錢,黃芩3錢,公英1兩,白芷3錢,天花粉3錢,木通2錢,陳皮2錢,生甘草1錢,炒山甲2錢,炒皁刺2錢。

3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癰。主熱毒壅遏,氣血阻隔致患頸部癰。

4 臨牀應用

後頸部膿腫吳某,女,37歲。於1963年1月21日初診。九天前頸部生一疙瘩,腫痛日漸加重,夜不成眠,頭不能抬起或轉動,發熱怕冷,周身無力,口乾欲飲,食慾不振,大便兩日未解,小便色黃,體溫38.7℃,後頸部正中偏左有瘡口數個,膿栓堵塞,狀如蜂窩,凸起紅腫,四周漫腫而硬,周圍灼熱,明顯壓痛,脈弦數,苔白厚膩根微黃。證系毒熱壅遏,氣血阻隔。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消癰。投以加味清熱消癰湯,外用化毒藥膏和提毒藥捻。3日後,惡寒發熱均減,體溫降至37.5℃,瘡口漸大,排出黃白色稠膿,漫腫漸消,舌苔白厚略膩,脈弦稍數。用上方加減治療年餘,創面癒合,瘢痕柔軟,未留下後遺症。

5 摘錄

方出《趙炳南臨牀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