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Huixiang Juhe Wa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huixiang juhe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uixiang juhe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茴香橘核丸爲中成藥,主要成分爲小茴香(鹽炒)、八角茴香、橘核(鹽炒)、荔枝核、補骨脂(鹽炒)、肉桂、川楝子、延胡索(醋制)、莪術(醋制)、木香、香附(醋制)、青皮(醋炒)、昆布、檳榔、乳香(制)、桃仁、穿山甲(制,用代用品)[1]。具有散寒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寒疝,症見睾丸墜脹疼痛。
4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茴香橘核丸
4.1 方名
4.2 組成
橘核(鹽炒)2兩,厚朴(姜炙)5錢,桃仁2兩,昆布2兩,木通5錢,肉桂5錢,川楝子(炒)2兩,玄胡索(醋炙)5錢,海藻2兩,木香5錢,枳實(麩炒)5錢,小茴香(酒炒)8錢,海帶2兩。
4.3 功效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茴香橘核丸具有理氣散寒軟堅之功效。
4.4 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茴香橘核丸主治因寒溼下注引起小腸疝氣,睾丸腫大,堅硬疼痛。
4.5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空腹時溫酒或淡鹽湯送下,日2次。
4.6 製備方法
5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茴香橘核丸
5.1 方名
5.2 組成
小茴香(炒)40兩,香附(炙)40兩,昆布40兩,荔枝核80兩,穿山甲(炒)20兩,肉桂(去粗皮)16兩,橘核(炒)40兩,青皮(炒)40兩,大茴香40兩,補骨脂(炒)20兩,木香20兩,桃仁(去皮)16兩,檳榔40兩,玄胡索(炙)40兩,川楝子80兩,莪術(炙)20兩,乳香(炙)20兩。
5.3 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茴香橘核丸具有散寒軟堅,行氣止痛之功效。
5.4 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茴香橘核丸主治各種疝氣,睾丸偏墜,堅硬腫痛。
5.5 用法用量
5.6 製備方法
上爲細粉,用冷開水泛爲小丸。
5.7 用藥禁忌
忌食生冷。
6 茴香橘核丸的藥典標準
6.1 品名
Huixiang Juhe Wan
6.2 處方
鹽小茴香40g、八角茴香40g、鹽橘核40g、荔枝核80g、鹽補骨脂20g、肉桂16g、川楝子80g、醋延胡索40g、醋莪術20g、木香20g、醋香附40g、醋青皮40g、昆布40g、檳榔40g、乳香(制)20g、桃仁16g、穿山甲(制)20g
6.3 製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6.4 性狀
本品爲黃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酸、辛、苦。
6.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醋青皮)。種皮石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極厚,波狀彎曲,胞腔分枝,內含棕黑色物(八角茴香)。種皮厚壁細胞呈纖維狀,木化,壁厚薄不勻,具十字形或斜紋孔(鹽橘核)。纖維成束,紅棕色或黃棕色,壁甚厚(醋香附)。厚壁組織碎片綠黃色,細胞類多角形或略延長,壁稍彎曲,有的連珠狀增厚,紋孔細密(醋延胡索)。種皮細胞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荔枝核)。內胚乳細胞碎片無色,壁較厚,有較多大的類圓形紋孔(檳榔)。藻體碎片橄欖褐色(昆布)。鱗甲碎片無色,有大小不等的圓孔(穿山甲)。
(2)取本品18g,研細,加乙醇25ml,搖勻,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3ml,置具塞試管中,加5%硫酸溶液1ml,混勻,試管中懸掛一條三硝基苯酚試紙,密塞,在熱水浴中放置10分鐘,試紙顯磚紅色。
(3)取本品18g,研細,加乙醚25ml,搖勻,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約5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木香對照藥材0.5g,加乙醚10ml,搖勻,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丙酮(10: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20℃加熱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本品10g,研細,加乙醚4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茴香醛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6.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6.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6.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02mol/L磷酸氫二鉀溶液(40:6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47nm。理論板數按補骨脂素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0。
6.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補骨脂素對照品、異補骨脂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6.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60W,頻率40kHz)5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6.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鹽補骨脂以補骨脂素(C11H6O3)和異補骨脂素(C11H6O3)的總量計,不得少於0.29mg。
6.8 功能與主治
散寒行氣,消腫止痛。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寒疝,症見睾丸墜脹疼痛。
6.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6.10 規格
每100丸重6g
6.11 貯藏
密閉,防潮。
6.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7 茴香橘核丸藥品介紹
7.1 藥品名稱
7.2 藥品漢語拼音
Huixiang Juhe Wan
7.3 劑型
每100丸重6g。
7.4 性狀
7.5 茴香橘核丸的主要成份
小茴香(鹽炒)、八角茴香、肉桂、川楝子、荔枝殼、橘核(鹽炒)、補骨脂(鹽炒)、延胡索(醋制)、莪術(醋制)、香附(醋制)、昆布、穿山甲(制)等17味。
7.6 茴香橘核丸的適應證
散寒行氣,消腫止痛。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寒疝,症見睾丸墜脹疼痛。
7.7 茴香橘核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