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黃毛耳草
2.1 拼音名
Huánɡ Máo ěr Cǎo
2.2 別名
2.3 來源
茜草科耳草屬植物黃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的全草。全年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2.4 性味
苦,涼。
2.5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腸炎,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急性腎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宮出血,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疔瘡腫毒。
2.6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黃毛耳草
3.1 出處
出自《浙江民間草藥》
3.2 拼音名
Huánɡ Máo ěr Cǎo
3.3 英文名
Goldhair Hedyotis Herb
3.4 別名
敷地兩耳草、地坎風、鋪地蜈蚣、山蜈蚣、對葉寸節草、白山茄、地蜈蚣、落地蜈蚣、腹瀉草、絮被草、金銷匙、細花草、對口草、瓜子草、花生草、仙人對坐草、上方旗、飛天蜈蚣、節節花、翻石草、布盤草、傷口草、鵝不食草、蛇舌草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otis chrysotricha (Palib.) Merr.[Oldenlandia chrisotricha (pqlib.) Chun]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
3.6 原形態
黃毛耳草,多年生草本,常呈鋪散匍匐狀,全株均被有黃綠色細長柔毛,以莖、葉柄、托葉、葉背、脈間等處爲多。莖具角棱,纖弱,節上有鬚根。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2.5cm,寬6-12mm,先端尖,全緣,基部稍圓;托葉連合成鞘狀,膜質,頂鈍鑽狀齒裂。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柄長2-3mm,萼筒漏斗形,4裂;花冠漏斗形,長5-6mm,4裂,淡紫白色,稀爲白色,4裂;雄蕊4;子房2室,柱頭2裂,棒狀。蒴果,扁球形,長和寬均約2mm,室背開裂;萼片宿存。種子黑棕色,細小。花期7月。果期9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下、岩石上、路旁、溪邊及田野草叢中。
3.8 性狀
性狀鑑別 全體被黃色或灰白色柔毛。莖細,稍扭曲,表面黃綠色或綠褐色,有明顯縱溝紋;節上有殘留鬚根;質脆,易折斷。葉對生,葉片多向外捲曲,完整者展後呈卵開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2.2cm,寬5-13mm,全緣,上面綠褐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被黃色柔毛,托葉短,合生;葉柄短。蒴果球形,被疏毛,直徑約2cm。氣微,味苦。
以身幹、色黃綠、帶葉者爲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近方形、長方形,切向延長,外被角質層。非腺毛多細胞,多破碎,表面可見縱向角質紋理。皮層約有10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偶見簇晶,內皮層凱氏點明顯。韌皮部狹窄,細胸懷菜小,皺縮。木質部由導管與木纖維組成。髓部寬廣,中空。
葉粉末特徵:黃綠色。①非腺毛衆多,由2-10細胞組成,壁增厚,長270-925(-1565)μm,直徑17-30μm,表面具角質紋理。②氣孔平軸式。③葉肉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90(-266)μm;草酸鈣簇晶直徑10-20μm,棱角較尖。
3.9 化學成份
全草含車葉草甙(asperul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白樺脂酸(betu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軟脂酸十六醇酯(hexadecyl palmitate)及三十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
3.10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軟,切段,乾燥,篩去灰屑。飲片性狀;爲莖、葉、花、混合的段狀。莖近圓柱形,灰綠色,被黃色疏柔毛。葉皺縮或破碎,灰綠色,被黃色疏柔毛。花小,1-3朵生於葉腋,近無梗。蒴果球表,具數和縱棱,不開裂。氣微,味微苦。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3.11 性味
味苦;性涼
3.12 歸經
3.1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主溼熱黃疸;泄瀉;痢疾;帶狀皰疹;腎炎水腫,乳糜尿;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瘡癤腫毒;血崩;白帶;外傷出血
3.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2兩;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
3.15 附方
①治溼熱黃疸: 鮮黃毛耳草一至二兩。水煎服,連服三至七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②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鮮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③治溼熱水腫: 鮮黃毛耳草一至二兩,水煎服;另用石蒜鮮鱗莖一兩,蓖麻種子二錢,共搗爛敷足心。(《福建中草藥》)④治小兒急性腎炎: 鮮黃毛耳草水煎加紅糖服。二至三歲八錢至一兩;四至六歲一兩至一兩半;七至十歲一兩半至二兩;十歲以上者二兩至二兩半。以上均爲一日量,分三次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⑤治乳糜尿(膏淋): 鮮黃毛耳草二兩,金櫻根六錢,燈心草、貫衆各五錢。加水三碗煎成一蹦。每日一劑,二次分服。如尿中有圓柱樣物,加屋宿菜全草七錢,牡荊子五錢;婦女患者加地菍根一兩;病重者黃毛耳草增加一兩。忌食姜、蔥、蒜等。(江西《草藥手冊》)⑥治痢疾,腸炎: 鮮腹瀉草二兩(幹品一兩),洗淨,加水濃煎,去渣,取藥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沖服。一天分兩次服。 (《中草醫藥經驗交流》)⑦治中暑吐瀉: 鮮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⑧治小兒高熱昏睡: 黃毛耳草三錢,艾葉一錢,鉤藤二錢,山查三錢,蜂窩一錢。水煎服。每小時服一次,每次服一匙。 (《湖南藥物志》)⑨治乳腺炎: 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⑩治婦女血崩: 黃毛耳草,水煎,取汁衝紅糖服。 (《中國藥植志》)11.治跌打損傷及蛇咬傷: 鮮黃毛耳草搗汁飲,渣敷患處。(《浙江民間草藥》)
3.16 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志》:浸酒或煎水服,治勞傷出血,並有舒筋活絡的功能;搗爛敷患處,治無名腫毒及扭傷。
3.17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