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實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á nán shí jué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3 拼音名

Huá Nán Shí Jué

4 英文名

Subxordate Bolbitis

5 別名

鳳尾蕨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實蕨科植物華南實蕨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lbitis subcordata (Copel) Ching[Campium subcordatum Cope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7 形態

植株高30-8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棕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先端漸尖,盾狀着生,近全緣。葉簇生,二型;葉柄長30-60cm,疏被鱗片;營養葉長20-50cm,寬15-28cm,長圓形,一回羽狀;羽片4-10對,近平展,有短柄,頂生羽片基部3裂,先端常延伸成鞭狀,着地生根,產生新株,側生羽片寬披針形,長9-20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圓截形,邊緣有深波狀裂片裂片上具細齒,缺刻內有1剛毛;孢子葉營養葉同形而較低小,羽片近線形,長6-8cm,寬5-10mm;網狀脈明顯,在側脈之間約有3行網眼,有或無內藏小脈;葉片草質,上面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剛毛。孢子囊羣沿網脈着生成熟時滿布於孢子葉背面;孢子兩面型,卵圓形,具闊翅;無囊羣蓋。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陰溼林下溝谷、溪邊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9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較粗短,直徑1.5-2.5cm,表面密生黑褐色鱗片。葉簇生根莖上,兩型,葉柄略扭曲,長30-60cm,被有稀疏鱗片;營養葉葉片長圓形,長18-45cm,寬15-28cm,表面黑色,單數羽狀複葉,羽片4-10對,頂片三叉狀分裂,側羽片廣披針形,長9-20cm,寬2.5-5cm,有短柄,葉緣深波狀,彎曲處常可見肉刺1枚;孢子葉較狹小,羽片長6-8cm,寬約0.5-1cm;孢子囊羣沿葉脈着生。氣微,味淡、微澀。

10 化學成份

華南實蕨全草含有尖葉土杉甾酮(ponasterone)A和蛻皮甾酮(ecdysterone);葉中含有3,7-二羥基-6,8-二甲基-4,5,4'-三甲氧基黃烷(3,7-dihydroxy-6,8-dimethyl-4,5,4'-trimethoxyflavane)和(2R,3S,4S)-5,4'-二甲氧基-6,8-二甲基-3,4,7-三羥基黃烷[(2R,3S,4S)-5,4'-dimethoxy-6,8-dimethyl-3,4,7-trihydroxyflavane]。

11 性味

微澀;涼

12 歸經

肝;肺經

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15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能

16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