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末子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ēi mò zǐ

2 《癰疽驗方》:黑末子

2.1 處方

羊角連內骨(燒存性)。

2.2 製法

上爲末。

2.3 功能主治

癤毒。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酒調下。分上下服之,瘡可散。

2.5 摘錄

《癰疽驗方

3 《準繩·瘍醫》卷六

3.1 方名

黑末子

3.2 組成

雄雞毛(燒)4兩,桑炭4兩,老松節(炒存性)4兩,嫩松心4兩,側柏葉(醉煮)4兩,當歸2兩,牛膝2兩,何首烏2兩,黑豆(制)2兩,南星(制)2兩,骨碎補2兩,熟地黃2兩,羌活2兩,獨活2兩,赤芍藥2兩,川芎2兩,白芷2兩,細辛1兩,肉桂1兩,川烏(炮)1兩,草烏(制)1兩,木鱉子1兩,南木香1兩,五靈脂1兩,降真香1兩,乳香1兩,沒藥1兩,楓香1兩,百草霜5錢。

3.3 主治

打撲傷損折骨碎筋,瘀血腫痛,癱瘓頑痹四肢痠疼,一切痛風

3.4 用法用量

熱酒調下。

3.5 加減

欲好之際,加自然銅(制)1兩,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