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四肢長骨骨折畸形癒合的矯形術,主要依據畸形的程度及所造成的功能障礙而決定。四肢長骨均有一定的自然生理弧度,大小不同,如果骨折後癒合在與長骨生理弧度相反的位置上,則必然引起功能障礙,如股骨幹及脛骨乾的向後成角畸形癒合。股骨幹、脛骨乾重疊畸形癒合。造成肢體短縮2.5cm以上者均可導致跛行,及腰骶部代償性勞損。成角畸形癒合可在畸形部位楔形截骨,而旋轉畸形癒合可在幹骺端截骨矯正。總之術前應仔細瞭解功能障礙程度,結合X線片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具體手術方案。
股骨幹骨折畸形癒合造成肢體短縮超過2.5cm,或內外旋畸形至膝關節運動方向異常,以及向後、向外、向內成角畸形>10°者,均需行矯形手術。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7.3.2.3.1-1,3.7.3.2.3.1-2)。
8 適應症
股骨幹骨折畸形癒合矯形帶鎖髓內釘固定術適用於股骨幹骨折成角或短縮畸形癒合者。
12 手術步驟
12.1 1.顯露
取大腿後外側切口,以骨折畸形癒合部位爲中心,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髂脛束。沿後外側肌間隔將股外側肌於腱膜上銳性剝離並將其向前牽開,充分顯露骨折畸形癒合部位(圖3.7.3.2.3.1-3A)。
12.2 2.截骨、矯形
將畸形癒合部位的骨膜縱行切開6~8cm,根據術前計劃的截骨部位,用電鋸截骨,也可先在截骨線用鑽鑽孔,然後再用鋸截斷,使截骨面能嚴密對合。如果是重疊癒合,需用骨刀輕輕鑿開癒合部位。
12.3 3.穿髓內釘及上鎖釘
鑽通截骨遠、近端的骨髓腔並適當用T形髓腔銼擴大,尤其是青壯年股骨中段骨折畸形癒合者,一般髓腔都比較狹窄,必須適當擴髓。選擇合適長度及周徑的髓內釘,採用逆行插入法,由股骨大粗隆陷窩部位穿出,將對應的皮膚切開3cm,再將髓內釘由截骨部位拔出,由股骨大粗隆陷窩部位順行插入髓腔,當插入截骨平面時應注意骨折復位尤其是防止旋轉移位,繼續將髓內釘全部擊入,其頂部應高出大粗隆陷窩部位骨皮質1cm,遠端達髕骨上極平面。將下肢伸直術者可用拳擊打足跟部,使截骨平面靠緊。在X線電視透視下藉助定位器分別上近端及遠端的交鎖釘,近端鎖釘較容易上,遠端鎖釘有時不順利,常需直接在透視下鑽孔及上釘(圖3.7.3.2.3.1-3B)。截骨部位植自體松質骨。
14 術後處理
術後4~6周可扶雙柺患肢不負重下牀活動,根據情況也可在骨痂形成後去除近端或遠端的鎖釘,使靜力固定轉爲動力固定。一般去除髓內釘需2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