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雞峯普濟方》卷二十:分氣丸
2.1 處方
附子 吳茱萸 當歸 川芎 陳皮 蓬莪術 乾薑 延胡索 桂 五味子 白芷 白及 益智仁 白朮各30克
2.2 製法
2.3 功能主治
主治脾胃虛弱,氣不升降,中脘痞塞,四肢倦怠,無力多困,飲食不消;婦人榮衛俱虛,經候不調,兩脅刺痛,臍腹脹滿,肢節疼痛,時發寒熱,面色萎黃,日漸瘦弱,全不思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2.5 摘錄
《雞峯普濟方》卷二十
3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分氣丸
3.1 處方
白朮(銼,麩炒)2兩,木香(炮)2兩,蓬莪術(煨)2兩,乾薑(炮)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切,炒)2兩,桂(去粗皮)2兩,甘草(炙)2兩,縮砂仁(去皮,炒)2兩,茴香子(炒)2兩,幹木瓜(切)2兩,益智仁(炒)2兩,胡椒半兩,阿魏(醋化白麪和作餅,炙)1分。
3.2 製法
3.3 功能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鹽湯嚼下,不拘時候。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4 《魏氏家藏方》卷二:分氣丸
4.1 處方
香附子2兩(去毛),薑黃1兩2錢半,砂仁1兩,甘松1兩,蓬莪術(炮)1兩,甘草1兩半(炙),陳皮(去白)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
4.2 製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一切氣。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薑湯送下。
4.5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二
5 《衛生總微》卷十四:分氣丸
5.1 處方
巴豆10個(去殼皮膜,出油盡),木香1錢,附子1個(重半兩。炮,去皮臍尖)。
5.2 製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熟水送下。
5.5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四
6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分氣丸
6.1 處方
藿香葉1兩,草豆蔻(去皮)1兩,半夏(湯洗7遍,焙)1兩,丁香半兩,白礬(枯)半兩。
6.2 製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6.3 功能主治
溫胃,止嘔逆。主一切涎嗽。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8 《博濟》卷二:分氣丸
8.1 別名
8.2 處方
荊三棱(醋浸1宿,切作片子,焙乾用)3兩,牽牛(微炒)3兩,大戟3兩(細銼,炒令紫色),芫花2兩(醋炒),甘遂2兩(捶碎,炒令黃色佳),官桂(去皮)1兩。
8.3 製法
8.4 功能主治
消滯氣,利胸膈,止心疼,化酒食毒。主腹脅脹滿。
8.5 用法用量
8.6 摘錄
《博濟》卷二
9 《扁鵲心書·神方》
9.1 組成
黑醜(半生半熟,取頭末)4兩,青皮(炒)1兩,陳皮(炒)1兩,乾薑(炮)1兩,肉桂1兩。
9.2 功效
行氣,化酒食。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薑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水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10.1 組成
糖球子(即山楂),甘草2斤,香附半斤,藿香葉1兩,甘松1兩。
10.2 功效
駐容顏。
10.3 用法用量
每服4-5丸,嚼茶清送下,不拘時候。
10.4 製備方法
10.5 附註
方中糖球子用量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