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ēi jié hé fēn zhī gǎn jūn bìng

2 英文參考

nontuberculoaus mycobacteriosis

3 概述

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aus mycobacteria,NTM)病指除人型、牛型結核桿菌麻風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和肺外疾病,隨着HIV感染和AIDS的流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亦見增多。其組織病理學表現類似結核病,即滲出性病變、增殖性病變和硬化性病變。非結核分枝桿菌可引起肺部和肺外病變,臨牀表現不一。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牀表現酷似肺結核,多數病人起病較緩,有咳嗽咳痰痰血、低熱、消瘦乏力等。亦可無明顯症狀或僅略有咳嗽咳痰,而由肺部X 線檢查發現病變。亦可有高熱畏寒咳嗽胸痛,類似肺部急性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治療仍以目前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鏈黴素爲主,但耐藥率較高。且因機體體質因素等問題,故治療較困難。治療原則爲聯合、長程藥物治療。

原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有敏感藥物治療的、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輕的、非播散型的、未與人型結核菌或HIV 等混合感染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預後較好;反之,繼發的、缺少敏感藥物治療的、沒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大的、播散型的、與結核菌或HIV 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的預後較差。

結核分枝桿菌曾有許多命名,如非典型分枝桿菌(atypcal mycobacteria),非分類分枝桿菌(anonymous unclassified mycobacteria)等,但均不夠確切,目前普遍採用美國微生物學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命名,即非結核分枝桿菌,其中以鳥複合分枝桿菌(M.avium complex),堪薩斯分枝桿菌(M.Kartsasii)和蟾蜍分枝桿菌(M.xenopi)爲引起肺部病變的最常見致病菌

5 英文名稱

nontuberculoaus mycobacteriosis

6 分類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7 ICD號

A31.8

8 流行病學

國外NTM感染率在1.6%~7.3%之間,我國1979年全國結核病流調52萬人羣中檢查標本681份,分離出NTM 29株,分離率爲4.3%,我國常見的NTM感染有8種,即堪薩斯分枝桿菌(M.kanssasii)、瘰癧分枝桿菌(M.scrofulaceum)、胞內分枝桿菌(M.intracellulare)、偶發分枝桿菌(M.fortuitum)、戈登分枝桿菌(M.gordonae)、草分枝桿菌(M.phliei)、轉黃分枝桿菌(M.flavescens)、未分類分枝桿菌,其中前4種被認爲有致病性。國際公認爲:結核病傾向於減少,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則有增多趨勢,如日本連續觀察1971年肺結核發病率爲133.0/10萬(表1)。

且12年中NTM病人數增加10倍左右,這是1985年以前的看法,1986年以後,全球包括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結核病呈上升趨勢(WHO宣佈),與此同時則未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流行資料的動態調查報告。1992年前文獻報道經菌型鑑定而確診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例數,國外僅有1500多例,我國約有150多例,由於菌型鑑定技術沒有普遍開展,有不少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被漏診或誤診結核病,實際上本病比較常見。我國報告29例經菌型鑑定證實:鳥胞內分枝桿菌病14例,佔48.3%,偶發及?分枝桿菌(M.cheIonei)病12例,佔41.4%,堪薩斯分枝桿菌病3例,佔10.3%,這是引起我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常見致病菌。多數報告NTM的感染與發病都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一般是南方高,北方低,溫暖潮溼地區高,寒冷乾燥地區低,沿海高,內陸低,農村高,城市低,但編者單位1990~1991年調查18省市入伍新兵14834人胞內分枝桿菌(PPD-B皮試)感染率爲10.5%。

9 病因

結核分枝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土壤,塵埃,水,魚類和家禽中,傳播途徑主要從環境中獲得感染,例如污水,而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極少見。通常此類分枝桿菌對人類致病性較結核分枝桿菌低,但如果存在易感因素,使宿主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發生障礙,則可導致病變。

較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鳥複合分枝桿菌(M.avum complex),堪薩斯分枝桿菌(M.kansasii),蟾蜍分枝桿菌(M.xenopi),瘰癘分枝桿菌(M.scrofulaceum),蘇爾加分枝桿菌(M.szulgai),猿分枝桿菌(M.simine),隨遇分枝桿菌(M.fortuifum compeex),海魚分枝桿菌(M.malmoense),M.asiaticum,施氏分枝桿菌(M.shimodii),M.celatum.海氏分枝桿菌(M.marinum),亦偶見土分枝桿菌(M.terrac complex),戈登分枝桿菌(M.gordonae)和胃氏分枝桿菌(M.gastri)等。

10 病機

10.1 感染途徑

10.1.1 (1)環境感染

是主要的公認的感染途徑。NTM廣泛存在水、土壤與灰塵中,水發生的氣霧顆粒,土壤與灰塵顆粒,都可能形成帶菌顆粒,被健康人羣吸入,進入人體門戶是上呼吸道,從咽淋巴組織中NTM的分離發現而得到證實,且在水池、海洋和自來水中也已分離出胞內、戈登、蟾型和堪薩斯分枝桿菌的存在,所以NTM又曾命名爲環境分枝桿菌(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EM)。

10.1.2 (2)動物感染

從巴斯德法消毒的奶中分離出堪薩斯、鳥胞內、戈登和淋巴結分枝桿菌,從感染鳥分枝桿菌母雞所生的蛋中分離出鳥分枝桿菌,從動物的肉或體內如牛、豬、雞、馬、鼠、類人猿等能培養出鳥胞內分枝桿菌,家禽飼養者患鳥型分枝桿菌病較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10.1.3 (3)人感染

有報告感染堪薩斯分枝桿菌而發病的患者,其接觸者對堪薩斯菌素(PPD-Y)反應陽性率升高。也有指出在同一家屬中有相互傳染的病例。有的認爲不存在人與人之間感染的更多確切證據。

另外,飲用污染NTM的水,也可侵入扁桃體、咽淋巴結及頸淋巴結,引起非結核分枝桿菌扁桃體炎、咽淋巴結炎及頸淋巴結炎。海分枝桿菌侵入皮膚的小傷口,也可引起皮膚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10.2 致病性

NTM中有致病性與非致性兩大類,其中2/3無致病性,僅1/3有致病性,有致病性NTM其致病性有如下特點:

(1)對人的致病力比結核分枝桿菌低。

(2)引起人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少部分是獨立的原發病,大部分是繼發的。是其他的疾病的繼發病或伴隨病。

(3)致病有很強的機會性是一個顯著的特點,所以把NTM又稱爲條件或機會分枝桿菌(opportunistic mycobacterium)。人體存在NTM致病的很多機會或條件,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擴張惡性腫瘤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使免疫功能降低的機會,均可繼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

(4)AIDS患者併發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佔第1位,其次爲鉅細胞病毒肺炎,第3位則是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除這些機會性肺炎外,AIDS患者對結核感染或併發結核病也比健康人羣明顯增高,如歐美AIDS病人50%感染NTM,其中10%~15%爲鳥胞內複合體播散,非洲90%新發病結核病人HIV抗體陽性

(5)NTM對一般抗結核藥物多數耐藥,使病程遷延多年,成爲慢性排菌者或難治病例。

總之,NTM對人致病,90%以上發生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引起肺外疾病較少見.如頸淋巴結炎、骨髓炎皮膚潰瘍膿腫腦膜炎、心內膜炎、角膜潰瘍、淚囊炎、腸、心肌口腔黏膜與顏面神經等病變。日本報道1224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中,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爲1188例佔97%。另外,鳥複合型分枝桿菌(MAC)在人體免疫功能缺陷時,可引起鳥複合分枝桿菌血行播散(DMAC),如美國CDC報道AIDS病人併發播散型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DNTM)佔5.5%,其中DMAC感染佔96.1%,AIDS患者屍檢DMAC發生率高達50%。對免疫功能減退的患者注意這種機會性敗血症發生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結核病的病理改變相似,兩者病變性質相同,只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變較輕,以類上皮細胞結節多見,很少乾酪壞死膠原纖維增生並呈玻璃樣變,這是與結核病變區別的主要特點。病變中可以找到抗酸桿菌,病變組織細菌培養與菌型鑑定,或病變作TBPCR可以確定診斷。

11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臨牀表現

結核分枝桿菌可引起肺部和肺外病變,臨牀表現不一。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牀表現酷似肺結核,多數病人起病較緩,有咳嗽咳痰痰血、低熱、消瘦乏力等。亦可無明顯症狀或僅略有咳嗽咳痰,而由肺部X線檢查發現病變。亦可有高熱畏寒咳嗽胸痛,類似肺部急性感染。部分人因合併其他肺部病變,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擴張症囊性纖維化肺結核、肺塵埃沉着病,或合併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或因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以致臨牀表現互相混淆,不易辨別HIV感染及AIDS患者併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或播散性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臨牀表現更不典型。

結核分枝桿菌肺外病變包括:淋巴結炎,皮膚組織感染骨關節病變、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病變,及全身播散性病變。

13 實驗室檢查

痰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塗片和培養爲最常見的檢查方法,塗片抗酸染色(Ziehl-Neelsen)陽性,但檢出率低,且不能與結核分枝桿菌作鑑別。需作培養和生化檢查煙酸試驗、過氧化化氫酶試驗和芳香硫酸酶活性等。

檢驗費時,不能及早得到檢驗結果,近年有一些快速培養和菌型鑑定方法已有臨牀應用(表2)。

例如BACTEC液體放射核素培養基結合核酸探針,可以顯著節省檢測時間,對常見的鳥複合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等能提供迅速、準確的診斷,但由於基因的異質性,因此對某些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敏感性不高,非結核分枝桿菌對常用抗結核藥物耐藥發生率高,因此應作耐藥性測定。

14 輔助檢查

胸部X線平片常顯示單、雙側上肺野纖維結節狀陰影,當病情進展時病竈擴大融合,且邊界模糊,並出現薄壁空洞,空洞周圍浸潤及播散病竈較少,慢性空洞呈厚壁和蜂窩狀影,兩肺下葉尖段病竈亦常見。糖尿病及其他免疫抑制者常表現爲中、下野小結節狀病竈,較少見胸腔積液(表3)。

胸部CT檢查高分辨度胸部CT掃描能更清晰顯示肺部病竈,以及伴隨的多發性支氣管擴張

15 診斷

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診斷需結合接觸史,易感性,基礎疾病,臨牀表現,胸部X線表現,病原菌檢查,甚至病理組織學檢查,作綜合判斷

15.1 胸部X線檢查

胸部X線平片常顯示單、雙側上肺野纖維結節狀陰影,當病情進展時病竈擴大融合,且邊界模糊,並出現薄壁空洞,空洞周圍浸潤及播散病竈較少,慢性空洞呈厚壁和蜂窩狀影,兩肺下葉尖段病竈亦常見。糖尿病及其他免疫抑制者常表現爲中、下野小結節狀病竈,較少見胸腔積液,高分辨度胸部CT掃描能更清晰顯示肺部病竈,以及伴隨的多發性支氣管擴張

15.2 細菌檢查

痰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塗片和培養爲最常見的檢查方法,塗片抗酸染色(Ziehl-Neelsen)陽性,但檢出率低,且不能與結核分枝桿菌作鑑別。需作培養和生化檢查煙酸試驗、過氧化化氫酶試驗和芳香硫酸酶活性等。

檢驗費時,不能及早得到檢驗結果,近年有一些快速培養和菌型鑑定方法已有臨牀應用,例如BACTEC液體放射核素培養基結合核酸探針,可以顯著節省檢測時間,對常見的鳥複合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等能提供迅速、準確的診斷,但由於基因的異質性,因此對某些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敏感性不高,非結核分枝桿菌對常用抗結核藥物耐藥發生率高,因此應作耐藥性測定。

由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牀表現往往與肺結核相混淆,影響診斷和治療,因此“肺結核"患者有下列情況時,在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應作非結核分枝桿菌檢查

(1)痰培養陽性,但菌落形態發生情況與人型結核桿菌不符。

(2)初治患者首次分離出分枝桿菌對一、二線抗結核藥物耐藥

(3)患者經用各種抗結核藥物治療無效,痰菌持續陽性

(4)新發現肺結核患者,病變廣泛有空洞而症狀輕微,經正規化療3~6個月仍排菌,或無空洞的浸潤病變,經正規化療6個月以上仍排菌者。

(5)伴有免疫缺陷的肺病患者,如糖尿病、硅沉着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及HIV/AIDS患者。

(6)痰中發現抗酸桿菌,而臨牀表現與肺結核不相符者。

15.3 非典型(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診斷試行方案(中華醫學會結核科學會,1988年)

(1)胸片:有異常陰影,病變常與排菌有平行關係,且已除外肺結核感染者。

(2)細菌檢查

①新發現病例1個月內3次培養中2次有同一病原性分枝桿菌

②慢性肺部病變患者6個月內每月作1次痰培養,3次以上證明爲同一種病原性分枝桿菌

③在經滅菌消毒穿刺物、活檢、手術標本活檢肺病竈中發現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而無其他致病菌者(注:診斷爲細胞內分枝桿菌感染,痰培養菌落至少有1次在100以上)。

15.4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診斷標準(美國胸病學會,1997)

(1)臨牀標準:

①臨牀症狀、體徵:常見咳嗽、疲乏,病情較重者有發熱體重減輕,咯血氣促,有基礎病者臨牀症狀惡化。

②排除其他疾病:如結核腫瘤組織胞漿菌病

(2)X線標準:

浸潤性病竈,伴有或不伴有結節性病竈(持續≥2個月,或有進展);空洞性病變;單個或多個結節

②HRCT示多個小結節或多竈性支氣管擴張有或不伴有肺部小結節

(3)細菌學標準:

①1年內至少有3份痰或支氣管灌洗標本,其中3次培養陽性,而AFB塗片陰性,或2次培養陽性,1次AFB塗片陽性

②若僅得到1份支氣管灌洗標本,未能得到痰標本,培養陽性應達  ,   ,    或培養陽性,同時塗片陽性達  ,   ,    。

③若痰或支氣管洗液標本提示未能確診或未排除其他疾病,經支氣管活檢或肺活檢細菌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得到陽性結果。

HIV血清實驗陰性患者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局部免疫抑制,如酒精中毒支氣管擴張,發紺性心臟病,囊性纖維化,肺纖維化,吸菸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全身嚴重免疫抑制,如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和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HIV血清試驗陽性,CD4<200。

16 鑑別診斷

結核分枝桿菌肺病主要與肺結核鑑別(表4)。

若肺部陰影呈結節狀或球形,應與肺部良惡性腫瘤相鑑別。

17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治療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治療仍以目前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鏈黴素爲主,但耐藥率較高。且因機體體質因素等問題,故治療較困難。治療原則爲聯合、長程藥物治療,近年來用於治療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藥物尚包括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氟沙氟沙星(Ofloxacin),氟羅沙星(Fleroxacin)。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黴素(Agithromycin AZ),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Cear)。頭孢菌素類,如頭孢酊(Cefoxintin,Cet),頭孢克肟(Cefixime)。氨基糖苷類,如阿米卡星(丁氨卡那黴素AuiKacia,AM),捲曲黴素(Capreomycin,Cap),慶大黴黴素(Gentamicin,Gm),以及利福布汀(Rifabutin,Rb),環絲氨酸(Cycloserin,Cy)和乙硫異煙胺(Ethionamide,Ethion),此外,如亞胺培南(Imipenen),四環素(Tetracyclines,Tz),多西環素(Doxycycline,Dox),對氨水楊楊楊酸楊酸鈉(PAS)和磺胺甲噁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亦有一定療效。不同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有關藥物敏感性不盡一致,故應針病原菌,結合藥敏試驗結果,考慮2~4藥聯合治療方案。

17.1 鳥複合分枝桿菌肺病

HIV感染成人患者採用REIS方案,即利福平(R)600mg/d 異煙肼(I)300mg/d 乙胺丁醇(E)25mg/d,2個月,然後每天15mg/kg,在治療最初8周,可加用鏈黴素(S),每週2~3次,每次1.0g,療程應維持至痰培養轉陰性達1年。或REI Clof(氯法齊明,Clofazimine)方案,近年認爲異煙肼吡嗪酰胺對鳥複合分枝桿菌療效差,建議在聯合治療方案中採用阿奇黴素(Az 500ml/d)或克拉黴素(Clar 500mg,2次/d),如克拉黴素 乙胺丁醇 利福平(Clar ER),或以利福布汀(Rb)取代利福平(R),以及氯法齊明±阿奇黴素±利福平±環丙沙星±慶大黴黴素(Clof±Ag±R±Cip±Gm)或以捲曲黴素(Cap)取代慶大黴黴素(Gm)。或其他聯合治療方案,如利福平 乙胺丁醇 阿米卡星 環丙沙星(RE Am Cip),或利福平 乙胺丁醇 環丙沙星 氯法齊明(Clof 100mg/d)。對於AIDS,CD<50者。可作預防性治療,利福布汀(Rb)300mg/d,克拉黴素(Clar)500mg,2次/d。藥物治療無效,而肺部病變侷限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7.2 堪薩斯分枝桿菌肺病

成人患者採用利福平 乙胺丁醇 異煙肼±乙硫異煙胺(REI±Ethio),或以環絲氨酸(Cy)取代乙硫異煙胺療程共18個月,病菌轉陰性達12個月。亦可採用利福布汀 乙胺丁醇 克拉黴素 環丙沙星(Rb Eclar Cip)方案治療,療程最初2~3個月並用阿米卡星(Am),每天1次或每週5次,繼續間歇注射共5個月。亦可合用磺胺甲噁甲噁唑(3.0g/d)。

17.3 其他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海魚分枝桿菌感染可用利福平 異煙肼 乙胺丁醇(RIE)方案,或多西環素(Dox)100mg,2次/d,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甲氧苄苄啶/磺胺甲噁甲噁唑160/800mg,2次/d治療,蟾蜍分枝桿菌瘰癘分枝桿菌感染可用RIES方案治療,蘇爾加分枝桿菌感染可用REI±Cap治療方案,猿分枝桿菌感染用REI Clar方案,隨遇分枝桿菌感染用Am Cef。考慮到患者的全身體質狀態以及需要長期聯合使用多種藥物,因此應注意觀察不良反應,結合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和調整治療(表5,6,7)。

18 預後

各種非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預後不同。原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有敏感藥物治療的、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輕的、非播散型的、未與人型結核菌或HIV等混合感染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預後較好,如堪薩斯分枝桿菌肺病多爲原發性,對多種藥物敏感,預後較好。反之,繼發的、缺少敏感藥物治療的、沒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大的、播散型的、與結核菌或HIV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的預後較差,如胞內、?及偶發分枝桿菌肺病多爲繼發的,缺少敏感藥物治療,預後較差。

19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的預防

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藥物預防可降低菌血症的危險。美國衛生健康學會推薦對HIV感染CD4<100/mm3者,應終身服用利福布汀。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