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眩暈·風邪外襲證

中醫耳科 中醫證名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耳眩暈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ěr xuàn yūn ·fēng xié wài xí zhèng

2 英文參考

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耳眩暈·風邪外襲證(otogenic vertigo with pattern of external assault by wind)是指風邪外襲,以突發眩暈,如坐舟車,噁心嘔吐,伴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發熱惡風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爲常見症的耳眩暈證候[1]

4 耳眩暈·風邪外襲證症狀

耳眩暈·風邪外襲證患者突發眩暈,如坐舟車,噁心嘔吐,伴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發熱惡風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1]

5 關於耳眩暈

耳眩暈(otogenic vertigo (disease))是指因耳竅病變引起的以頭暈目眩、如坐舟車、天旋地轉爲主要表現的耳病[1]耳眩暈眩暈的範疇,是因耳竅有病,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眩暈[2]。其特點是眩暈突然發作,自覺天旋地轉,身體向一側傾倒感覺,站立不穩,並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症狀[2]

眩暈是眩和暈兩種症狀的合稱[2]。眩即目眩,眼前昏花繚亂;暈爲頭暈,謂頭部運轉不定之感覺[2]。兩者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同時兼見,兩者兼見者,乃稱眩暈,又稱眩運眩冒、旋暈、頭旋[2]

證治匯補》卷四:“眩者,言視物皆黑;暈者,言視物皆轉,二者兼有,方曰眩暈。”

靈樞·海論》所:“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丹溪心法》:“眩者言其黑運轉旋,其狀耳閉眼暗,身轉耳鳴,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

詳見耳眩暈條。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9.

治療耳眩暈·風邪外襲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