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èr huáng tāng

2 概述

二黃湯爲方名,同名方約13首。

3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之二黃湯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之二黃湯組成爲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生甘草等分。上藥細切,每服三錢,水煎徐徐溫服。如未退,用牛蒡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食後時時少與,取大便通利爲度。功能實火,解熱毒。治上焦火盛,頭面腫大,目赤腫痛,心胸煩熱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瘡毒等證。陽明口渴,加石膏葛根少陽口渴,加瓜蔞根;頭痛,加酒黃芩;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1]

3.1 處方

黃芩酒制炒)黃連酒制炒)生甘草等分

3.2 製法

上藥細切。

3.3 功能主治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之二黃湯實火,解熱毒。主上焦火盛,頭面腫大,目赤腫痛,心胸煩熱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瘡毒等證。

3.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溫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消等分,食後時時少與。如未已,只服前藥,取大便通利,病邪追則停服。

陽明口渴,加石膏、幹葛;少陽口渴,加瓜蔞根;陽明引經,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引經,加甘草荊芥防風頭痛,加酒芩;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

3.5 摘錄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

4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之二黃湯

4.1 處方

大黃4分,黃芩4分,甘草3分(炙),細辛2分。

4.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之二黃湯主治溫壯。

4.3 用法用量

此方小兒數服不癇。

着驚,加鉤藤2分。

4.4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

5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二黃湯

5.1 組成

大黃(銼,炒)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3分,大青半兩。

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二黃湯主治傷寒天行熱病,毒氣盛,生豌豆皰瘡,煩躁迷悶。

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6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方之二黃湯

6.1 組成

麻黃(去根節)1兩,大黃(銼,炒)1兩,栝樓根1兩,甘草(炙,銼)半兩。

6.2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方之二黃湯主治傷寒後變成瘧,口乾煩渴。

6.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7 聖濟總錄》卷五十方之二黃湯

7.1 處方

大黃(銼,炒)1兩半,芒消(研細)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7枚,甘草(炙、銼)半兩。

7.2 製法

上5味,除芒消外,爲粗散。

7.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方之二黃湯主治虙瘕,大便祕。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芒消半錢匕,煎1-2沸,食後、臨臥溫服

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8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方之二黃湯

8.1 組成

乾地黃(焙)1兩,蒲黃1兩。

8.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方之二黃湯主治吐血不止。

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竹葉7片,煎7分,去滓放冷,食後細呷。

8.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9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二黃湯

9.1 處方

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4枚,甘草(炙,銼)半兩。

9.2 製法

上爲粗末。

9.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方方之二黃湯骨極膀胱不通,大小便閉塞,面色枯黑,耳虛鳴,煩熱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下芒消半錢匕,去滓,分溫2服,空心、日午各1。

9.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10 聖濟總錄》卷一○六方之二黃湯

10.1 處方

大黃(銼,炒)4兩,芍藥5兩,細辛(去苗葉)4兩,甘草(炙)4兩,黃芩(去黑心)2兩。

10.2 製法

上藥銼如麻豆。

10.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方之二黃湯主治兩目暴熱痛。

10.4 用法用量

每用5錢匕,水2盞,煎取1盞,去滓,食後溫服,每日3次。

10.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

11 普濟方》卷二一二方之二黃湯

11.1 處方

黃連黃柏各半。

11.2 製法

上羅勻。

11.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一二方之二黃湯主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赤痢,並一切痢。

11.4 用法用量

用醇醋3升,煮取1升半,分再服。

11.5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二

12 《瘍科遺編》卷下方之二黃湯

12.1 處方

黃連黃芩荊芥薄荷連翹土貝、粘子、甘草赤芍柴胡、黑梔子等分

12.2 功能主治

《瘍科遺編》卷下方之二黃湯主治小兒走馬牙疳,皮色不易,堅硬不潰之證。

1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4 摘錄

《瘍科遺編》卷下

13 急救仙方》卷三方之二黃湯

13.1 組成

黃連半兩,茯苓半兩,大黃2兩(煨),甘草樸消

13.2 主治

急救仙方》卷三方之二黃湯主治目暴赤腫熱痛

13.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煎麥門冬湯食後調服

1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3.5 附註

方中黃連甘草樸消用量原缺。

14 辨證錄》卷七方二黃湯

14.1 組成

澤瀉2錢,車前子5錢,大黃2錢,檳榔2錢,滑石2錢,黃連1錢,甘草5分。

14.2 主治

辨證錄》卷七方二黃湯治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不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便艱澀,小腸作脹。

1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 外科真詮》卷下方之二黃湯

15.1 組成

黃耆1兩,大黃1兩,人蔘1兩,茯苓1兩,當歸1兩,遠志3錢,石膏1兩,銀花1兩,山甲2錢(炒),皁刺2錢,甘草2錢。

15.2 主治

外科真詮》卷下方之二黃湯主治楊梅痘,形如赤豆,嵌於肉內,堅硬如鐵。

1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