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多線染色體是存在於雙翅目昆蟲幼蟲的唾腺細胞、腸細胞、氣管細胞和馬爾比基小管細胞中的巨大染色體。上述類型細胞永遠處於間期階段,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DNA)連續多次複製,而無核及胞質之分裂,故產生多股細長的染色單體,並列構成較體細胞染色體大百倍以上的巨大染色體。DNA含量爲體細胞的千倍。多線染色體上有許多橫行帶紋,由DNA纖維上經一定間隔、有規律的袢環區整齊而緻密地排列在一起所形成。帶紋處DNA含量高、着色深;帶紋間透明區爲帶間,DNA含量低,染色淺。每條帶紋代表特異基因區。在個體發育特定階段,多線染色體上有的帶紋疏鬆而膨大,形成脹泡(puff),更大的脹泡被稱爲巴爾比尼氏環(Balbianiring),是基因轉錄的形態指標。用3H-尿嘧啶摻入多線染色體,脹泡區被標記,表明該區活躍合成核糖核酸(RNA)。不同部位的帶形成脹泡與昆蟲幼蟲發育階段不同有關,處於動態變化中。多線染色體是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的有效手段和理想材料。除上述細胞外,多線染色體也見之於某些原生生物和有花植物中。
核內DNA多次複製產生的子染色體平行排列, 且體細胞內同源染色體配對, 緊密結合在一起, 從而阻止了染色體纖維進一步聚縮, 形成體積很大的由多條染色體組成的結構叫多線染色體。多線化的細胞處於永久間期, 體積也相應增大, 它存在於雙翅目昆蟲的幼蟲組織內, 如唾液腺、氣管等。
多線染色體來源於核內有絲分裂(endomitosis)。對幼蟲果蠅唾液腺細胞的染色體分析發現比其他類型的細胞中的染色體粗100倍。在幼蟲發育期間, 這些細胞停止了分裂, 但體積不斷增大, DNA繼續進行複製,以維持細胞的高分泌活性。複製的DNA鏈並不分開而是平行排列, 產生的巨大染色體中所含DNA鏈是正常染色體的10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