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活性

化驗及醫學檢查 腫瘤免疫檢測 血清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uān lì méi huó xìng

2 英文參考

Telomerase activity

3 概述

端粒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由一富含鳥嘌呤的重複DNA序列及其相關蛋白組成。端粒是保護染色體末端穩定必不可少的結構端粒長度的維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永生細胞腫瘤細胞能夠長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體組成的複合體,屬一種專一的依賴RNA的逆轉錄酶,能以自身的RNA爲模板,從頭合成染色體末端的端粒DNA,彌補細胞分裂時端粒DNA的丟失,維持端粒的長度,保持染色體的動態平衡,使細胞獲得永生化。自1994年Kim建立了高敏感度的、以PCR爲基礎的檢測端粒酶方法以來,端粒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發現,端粒酶細胞的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已成爲目前腫瘤衰老基礎研究的熱點之一。

4 端粒酶活性醫學檢查

4.1 檢查名稱

端粒酶活性

4.2 分類

血清檢查 > 腫瘤免疫檢測

4.3 端粒酶活性的測定原理

聚合酶鏈反應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是在體外進行的由3個基本步驟組成的循環反應。第一步變性:將所有擴增的基因片段加熱,使雙鏈之間的氫鍵斷裂,分解成兩條單核苷酸鏈;第二步退火:當溫度下降時,化學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即與所要擴增基因兩側的DNA相合;第三步延伸:在合適緩衝液,即鎂離子和4種脫氧核苷酸存在的條件下,DNA聚合酶能忠實地根據模板鹼基序列合成互補鏈,從引物的3'端進行延伸,合成的方向爲5'→3',從而合成與原來結構相同的基因片段2分子。3個步驟組成1個循環,每循環1次DNA分子數按指數倍增。

4.4 試劑

聚合酶鏈反應的基本條件包括純化的DNA或RNA基因組,用於合成DNA的單核苷酸,寡聚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各種緩衝液,快速改變溫度的能力及專用檢測系統

(2)DNA/RNA的抽提與純化:同本節核酸探針技術中的DNA/RNA的抽提與純化。

(2)引物的選擇:首先要知道待擴增基因片段兩側DNA的序列,然後化學合成法合成一對與兩側DNA序列互補的寡聚核苷酸爲引物,長度一般爲20~30核苷酸。引物的選擇應注意下列幾點:①其序列是所要擴增基因特異的;②鹼基隨機分佈,避免成堆的嘌呤或嘧啶;③不會自體形成二級結構;④一對引物不應自身互補。

(3)DNA聚合酶:選用Taq-DNA聚合酶,它能耐高溫,產量高,擴增長度可達10kb以上,加一次酶可進行不斷循環

4.5 操作方法

基因組DNA爲0.1μg;緩衝液含50mmol/L氯化鉀,10mmol/L Tris-HCl(pH8.4),1.5mmol/L氯化鎂,100μg明膠;每一引物爲0.25μmol/L;dATP,dCTP,dGTP,dTIP各爲200μmol/L;DNA聚合酶爲2.5U,終體積爲100μl。加數滴液體石蠟防止蒸發

反應週期:①變性:90℃ 30~60s;②引物和模板的退火溫度:40~60℃ 30~60s;③延伸:72℃ 1~2min。經反覆循環30~40次,最後1次72℃引物延伸7min後終止。除去液體石蠟後,產物可供分析。經瓊脂凝膠電泳後,用溴乙錠染色,經紫外燈照射可見預料擴增長度的熒光條帶。產物也可與放射標記或非放射標記的寡聚核苷酸探針行Southern印跡雜交或點漬印跡雜交。如用PCR自動儀則更爲方便,將反應試劑、DNA模板及Taq-DNA聚合酶加入試管後,放進已調好程序,即所需變性退火→延伸各自的溫度和時間及循環次數的自動儀中進行反應,即可獲得滿意的擴增產物。

4.6 正常值

陰性

4.7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1)肝癌患者有較高的端粒酶陽性率(85%),端粒酶活性陽性者AFP水平明顯高於端粒酶活性陰性者。端粒酶活性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及腫瘤轉移無顯著相關端粒酶有可能成爲診斷肝癌腫瘤標誌物

(2)端粒酶在大多數惡性腫瘤組織有較高水平表達,如神經細胞瘤(94%)、乳腺癌(93%)、大腸癌(93%)、胃癌(85%)、前列腺癌(84%)、肺癌(80%)等。端粒酶活性腫瘤的臨牀分期及預後密切相關。因此,端粒酶是目前最特異和具有普遍性的腫瘤標記物。

(3)在少數良性病變(如肝炎、肝硬化、良性腦膜瘤等)組織中可有很弱的端粒酶活性

4.8 附註

近年來,“端粒端粒酶假說”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實,以端粒酶活性水平爲腫瘤診斷的生物標誌和預後指標。

4.9 相關疾病

神經細胞瘤、乳腺癌大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肺癌肝硬化腦膜瘤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