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ì xiān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地仙丸

2.1 處方

萆薢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白蒺藜(炒)半兩,狗脊去毛)半兩,烏藥(銼)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附子(炮)半兩,赤小豆(揀)半兩,地龍(去土)半兩,骨碎補(炒)半兩,茴香子(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天南星(炮)半兩,黃耆(銼,炒)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何首烏(去黑皮)1兩,蜀椒(去合口及目,炒出汗)1兩,覆盆子(去蒂)1兩,木鱉子(去殼)3分。

2.2 製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風順氣,補元陽,活血,壯筋骨,滑肌膚,明目,益壽駐顏,久服輕身。主男子久冷,元氣虛憊,腳手疼痛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鹽湯或茶酒任下。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3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3.1 組成

枸杞子2兩,陳曲(炒)2兩,甘菊2兩,熟乾地黃(焙)2兩,桂(去粗皮)2兩,肉蓯蓉(切,酒浸1宿,焙乾)1兩半。

3.2 功效

安神延年,烏髭黑髮,令身體輕健,耳目聰明,寬膈進食,除寒熱,調榮衛。

3.3 主治

勞傷,頭目昏眩。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酒、飲任意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