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眼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iǎn yǎn gāo

2 《聖惠》卷三十二:點眼膏

2.1 處方

白蜜12兩(慢火熬,去沫,濾過),硃砂1分(細研),黃丹3分(細羅過),馬牙消3分(細研),蕤仁1分(湯浸,去赤皮,研),黃連半兩(去須,細銼),黃柏半兩(細銼)。

2.2 製法

上藥與煉蜜攪令勻,入於青竹筒內,安於釜湯中煮,自早至夜,不得住火,水少別暖水更添,時時用槐杖子攪之,至來日早晨取之,以綿濾三兩度取清者,用瓷瓶子盛之。

2.3 功能主治

熱毒所攻,腫澀痛。

2.4 用法用量

銅箸點之。

2.5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3 古今醫鑑》卷五引黃賓江方

3.1 方名

點眼膏

3.2 別名

點眼

3.3 組成

初胎糞(炙幹)1錢,雄黃5分,黃連4分,片腦少許。

3.4 主治

一切赤白痢,及噤口危急之症。

3.5 用法用量

點兩眥。神效。

3.6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水調。

3.7 附註

點眼散(《玉案》卷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