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588 | 83 | 胺碘酮 | 片劑 | 200mg*30 | 盒(瓶) | 27.3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589 | 83 | 胺碘酮 | 片劑 | 100mg*10 | 盒(瓶) | 5.6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590 | 83 | 胺碘酮 | 片劑 | 200mg*10 | 盒(瓶) | 9.5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591 | 83 | 胺碘酮 | 片劑 | 200mg*24 | 盒(瓶) | 22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592 | 83 | 胺碘酮 | 膠囊 | 200mg*30 | 盒(瓶) | 27.8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593 | 83 | 胺碘酮 | 注射劑 | 150mg:2ml | 瓶(支) | 28.5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
594 | 83 | 胺碘酮 | 注射劑 | 150mg | 瓶(支) | 29.5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
595 | 83 | 胺碘酮 | 注射劑 | 150mg(凍乾粉) | 瓶(支) | 31.5元 |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6 碘缺乏
懷孕期間嚴重的碘缺乏會損害胎兒發展,對腦部發育的傷害最爲嚴重,可導致智商明顯低落,因爲胎兒與新生兒時期神經組織髓鞘化作用最活躍,並且受甲狀腺素控制。缺碘嚴重者造成呆小症(cretinism)、流產、死胎。其他慢性碘缺乏較普遍的影響有神經性肌肉不足、認知低下。初期的臨牀症狀是甲狀腺體積增大,因缺碘反而增加甲狀腺攝取這血液中的碘的效能,是對缺碘補償反應,最後會在脖子形成可見的腫塊,稱甲狀腺腫(Goiter),可用觸診或超音波掃描法診斷,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國際碘缺乏防治小組所推薦的碘營養評估指標之一。缺碘也會導致TSH升高,碘缺乏的情況下,甲狀腺素無法合成,又不斷利用負回饋機制刺激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
7 碘過量
碘過量會有以下症狀:甲狀腺炎( thyroiditis)、甲狀腺腫( Goiter)、甲狀腺機能不足或亢進、乳頭狀甲狀腺癌、過敏反應…。碘攝取過量時,甲狀腺機能反而受損,初期反應是血中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高於正常值;攝取量高達 750 μg/d 時,TSH濃度明顯上升。由於TSH濃度升高反映甲狀腺機能有不足的危險,因此在碘攝取充足條件下,以血漿TSH濃度升高作爲碘過量危害之指標,缺碘導致的TSH上升則不列入考慮。
8 人體含量與分佈
成人體內約含碘25~36 mg,大部分的碘集中在甲狀腺(thyroid)內供合成甲狀腺素(thyroxine)之用,正常的情況下約有15~20 mg,但在缺碘的情況下則可能少於20 μg。人體內的甲狀腺素由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triiodothyronine)與四碘甲狀腺原氨酸 (T4,tetraiodothyronine)組成,其中碘分別佔了59%與65%。除了甲狀腺外,其餘少部分碘則分佈於肌肉、皮膚、血液和中樞神經系統……等組織中。
9 吸收、儲存與排泄
攝取進體內的碘有的是和氨基酸結合;或是以遊離狀態如碘酸根(IO3-)以及碘離子(I-)形式存在。碘酸根在人體內可被榖胱甘肽還原成碘離子。碘離子的形式在人體的吸收效率很好,大部分都能在消化道被吸收。而和氨基酸結合以及其他有機形式的碘也能被吸收,但效率較差。吸收之碘以碘離子(I-)狀態存在血中,送至甲狀腺儲存,以用來合成甲狀腺素。食物中的甲狀腺素T4及T3可直接吸收,因此醫藥上能直接口服T4,作爲缺乏甲狀腺素的治療方式。
10 生理與生化功能
碘最主要的功能即是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重要的荷爾蒙,主要功能是促進代謝,刺激組織生長、成熟和分化,加快心跳,增加心輸出量等。許多其他荷爾蒙需要協同甲狀腺素才能達到有效的作用,例如在幼年發育過程中,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共同作用才能使幼童正常生長發育。甲狀腺素有thyroxine(T4)和triiodothyronine(T3)兩種形式,血中以T4濃度較高,但活性以T3較高。另有一種reverse T3(rT3),是不具活性的代謝產物。不同的脫碘酶(5'-deiodinase、5-deiodinase)可將T4轉換成T3以及rT3,藉此調控甲狀腺素在體內的活性。
甲狀腺由許多囊泡組成,內充滿膠狀蛋白質,囊泡外圍是一層甲狀腺細胞。甲狀腺細胞將碘離子經由鈉鉀幫浦消耗ATP,送到細胞內並氧化成碘(I)。接着碘和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上的酪氨酸殘基結合,形成monoiodotyrosine(MIT),再加上一個碘則形成diiodotyrosine(DIT)。在囊泡中,兩個DIT偶合形成T4<圖>;DIT和MIT偶合則形成T3<圖>。此時T4以及T3都還結合在甲狀腺球蛋白上,等到要釋出的時候,整個複合體會送到甲狀腺細胞,甲狀腺球蛋白會在細胞中被水解,T4以及T3便可被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T4和T3大多結合在運輸蛋白上,送到目標組織,進入目標細胞的細胞核中,促進或抑制基因表現,達到控制細胞生長代謝的目的。
11 食物來源
人體所需的碘大部分來自飲食,諸如:海苔、海帶、龍蝦、貝類、綠色蔬菜、蛋類、乳類、穀類等[2],其中以海帶、海藻等食物含碘量最爲豐富。預防碘之缺乏可採取食品加碘強化的措施,在食鹽中添加適量之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碘酸鉀(potassium iodate)等來補充碘的攝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千克食鹽可添加20至40毫克碘質。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的食鹽標準中有關碘化食鹽(iodinated salt),建議各國衛生當局應評估當地碘質缺乏的情況,以制訂食鹽中最高及最低的含碘量。WHO/FAO 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了碘的安全性,建議碘的暫定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爲每公斤體重17 μg。
12 需要量評估方法
尿液碘排泄量: 尿液碘排泄量是最合理實用的碘營養指標。人體飲食攝取之碘主要由尿液排出體外,故由尿碘濃度與體重及常數0.0235之乘積,可以推算出每日碘的攝取量。另外,尿碘量能反映近期數日之碘營養狀況,一般來說尿碘濃度與碘的關係如下:人體正常碘尿濃度約爲100-200μg/L,當碘尿濃度小於100μg/L時,則表示缺乏危險升高,小於20μg/L則表示嚴重缺乏。 甲狀腺體積: 甲狀腺體積可以頸部觸診法診斷,依腫大程度分級,第一級爲觸診可判斷但無法目測,第二級則可以目測,但精確的體積測量需用超音波法。當甲狀腺體積腫大,則表示碘的缺乏。一般成人預防甲狀腺腫之最低碘攝取量約70μg/d。 甲狀腺碘的新陳代謝速率: 甲狀腺碘的新陳代謝速率也可以用來估算碘之生理需要量。甲狀腺獲碘能力可以由口服或注射放射性碘(I131)被甲狀腺保留之比例來評估,24小時之正常值約爲5–20%,但當人體缺碘時比例會增高,而碘充足時比例則減少。一般成人甲狀腺碘的獲取量約爲91.2-96.5μg/d。 血漿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濃度: 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是反映個人甲狀腺機能的最佳指標,最常用在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的篩檢。其正常濃度0.5-5mU/L,碘缺乏時濃度升高,同時對甲狀腺釋放激素(thyroid releasing hormone , TRH)的反應也增強。
13 建議攝取量
因碘無法長久儲存於身體中,故每天皆需攝取少量的碘。建議每天碘的攝取量如下:0~7歲約90μg;7~12歲約120μg;12歲以上約150μg,懷孕及哺乳婦女不僅需要滿足自己的機體需要,還要滿足胎兒發育所需,如缺碘易造成胎兒生長緩慢、智力異常,故所需攝取量較一般成人高約200μg。
碘的建議攝取量會受碘的吸收量而有所增減,一般而言無機態碘化合物的吸收率通常90%以上。
有些食物含有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會干擾甲狀腺素合成與利用,例如:樹薯中亞麻苦甘( linamarin )代謝生成的硫氰化合物;十字花科植物(Brassicaceae),如:高麗菜。受污染河井的腐質物、含碘量高之放射顯影劑、食品添加物、藥物、皮膚或口腔除臭劑、水淨化劑等等也可能干擾碘的利用。
碘攝取過量對身體有害,每天1500μg 對成人有害,故訂有碘的上限攝取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UL)。1~3歲孩童爲200μg,4~6歲爲300μg,7~9歲爲400μg,10~12歲爲600μg,13~15歲爲800μg,16歲之後則均爲1000μg。懷孕期和哺乳期因爲對碘耐受力並不改變,故也以1000μg/d爲上限攝取量。至於0~12個月嬰兒則不訂定上限攝取量,因爲其碘來源應限於母乳、嬰兒配方與日用食物。
14 碘藥典標準
14.1 品名
14.1.1 中文名
碘
14.1.2 漢語拼音
Dian
14.1.3 英文名
Iodine
14.2 分子式與分子量
I 126.90
14.3 含量或效價規定
本品含碘(I)不得少於99.5%。
14.4 性狀
本品爲灰黑色或藍黑色、有金屬光澤的片狀結晶或塊狀物,質重、脆;有特臭;在常溫中能揮發。
本品在乙醇、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在四氯化碳中略溶,在水中幾乎不溶;在碘化鉀或碘化鈉的水溶液中溶解。
14.5 鑑別
(1)本品的乙醇溶液或含有碘化鉀或碘化鈉的水溶液均顯紅棕色,在三氯甲烷中顯紫堇色。
(2)取本品的飽和水溶液,加澱粉指示液即顯藍色;煮沸,藍色即消失,放冷,仍顯藍色;但經較長時間煮沸,藍色即不重顯。
14.6 檢查
14.6.1 氯化物與溴化物
取本品1.0g,置乳鉢中,分次加水40ml研細後,濾過,濾液中加少量鋅粉使褪色;分取溶液10ml,依次緩緩加氨試液5ml與硝酸銀試液5ml,放置5分鐘,濾過,濾液移至50ml納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40ml,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試紙顯中性反應後,再加硝酸1ml與水適量使成50ml;如發生渾濁,與對照液(取標準氯化鈉溶液3.5ml加水至40ml,再加硝酸1ml、硝酸銀試液1ml與水適量使成50ml)比較,不得更濃(0.014%)。
14.6.2 硫酸鹽
取本品1.0g,置水浴上加熱使揮發,殘留物用水40ml分次洗滌,洗液移至50ml納氏比色管中(必要時濾過),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B),與標準硫酸鉀溶液3.0ml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3%)。
14.6.3 不揮發物
取本品,置105℃恆重的蒸發皿中,在水浴上加熱使揮發,並在105℃乾燥至恆重,遺留殘渣不得過0.05%。
14.7 含量測定
取本品研細的粉末約0.4g,置貯有20%碘化鉀溶液5ml並稱定重量的稱量瓶中,精密稱定,輕輕搖動,俟完全溶解後,移至具塞錐形瓶中,加水稀釋使成約50ml,加稀鹽酸1ml,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終點時,加澱粉指示液2ml,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每1m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2.69mg的I。
14.8 類別
14.9 貯藏
14.10 製劑
14.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