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菟絲子丸

補益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tú sī zǐ wán

2 概述

大菟絲子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不居集》上集卷二十方之大菟絲子丸

3.1 處方

菟絲子酒制)、鹿茸(酥炙)、肉桂石龍芮附子澤瀉各一兩,熟地黃牛膝(酒浸,焙)、山茱萸杜仲茯苓肉蓯蓉(酒浸,焙)、續斷石斛防風補骨脂(酒炒)、川芎五味子桑螵蛸覆盆子各五錢。[1]

3.2 製法

爲末,酒煮麪糊爲丸,梧桐子[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腹鹽湯或溫酒送下[1]

3.4 功能主治

不居集》上集卷二十方之大菟絲子丸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萎黃黧黑目眩耳鳴,心忡短氣,時有盜汗小便滑數等症[1]

4 醫學入門》卷七方大菟絲子丸

4.1 處方

菟絲子 蓯蓉各60克 黑附子 五味子 鹿茸 雞腿桑螵蛸各30克

4.2 製法

上藥爲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醫學入門》卷七方大菟絲子丸主治內虛裏寒自汗不止,小便不禁

4.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4.5 備註

本方原名"大菟絲子散",今據其用法,改爲大菟絲子丸

4.6 摘錄

醫學入門》卷七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