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大聖散
3.1 處方
澤蘭葉、石膏各二兩,卷柏(去根)、茯苓(去皮)、防風、厚朴(去粗皮,薑汁制)、細辛、炒柏子仁、桔梗、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炒)各一兩,五味子、人蔘、藁本、炮姜、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白芷、白朮、黃芪、炮川烏(去皮臍)、丹蔘各三分,炒蕪荑、炙甘草、川芎、芍藥、當歸各一兩三分,白薇、炒阿膠各半兩,肉桂一兩一分,乾地黃一兩半[1]。
3.2 炮製
上爲細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空腹、臨臥熱酒調下[1]。
每服二錢,空心,臨臥,熱酒調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時候,日三服。
3.4 功能主治
治婦人血海虛冷不孕;產後敗血攻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胞衣不下;以及血運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疼噁心等症[1]。
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及產後敗血衝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擘開口灌藥,須臾生下,便得無恙。治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運、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應血髒有患,及諸種風氣,或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噁心,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胎髒虛冷,數曾墮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及室女經脈不通,並宜服之。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兼療丈夫五勞七傷,虛損等病。
3.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4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方之大聖散
4.1 處方
皂莢(銼)2挺,訶黎勒皮1兩,鹽1兩。
4.2 製法
上爲末,以面裹成團,用槐枝火燒,煙盡爲度;別入升麻1兩,細辛1兩,同研爲末。
4.3 功能主治
4.4 用法用量
每日早夜擦牙,溫水漱口。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5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大聖散
5.1 處方
川白芷2兩,藁本2兩,川椒2兩,人蔘2兩,白姜2兩,丹蔘2兩,白朮2兩,厚朴2兩,石棗2兩,卷柏2兩,茯苓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桔梗2兩,當歸2兩,白芍藥2兩,川芎2兩,阿膠2兩,石膏2兩,桂心2兩。
5.2 製法
上爲細末,用生藕自然汁、生薑自然汁1盞,蜜1盞,同煎數沸,令香熟,入藥調成膏,用砂器貯。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5.5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二二
8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聖散
8.1 處方
8.2 製法
上爲細末。
8.3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聖散主治疙瘩病,及惡瘡腫毒悶痛。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水沸湯,隨病人意調下;惡瘡,熱酒調下。
8.5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
9 《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驗良方》之大聖散
9.1 處方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玄蔘、黃芩各等分。
9.2 製法
上爲末。
9.3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驗良方》之大聖散功在壯人多食煎爆,上壅內熱,多生瘰癧,癮疹風丹。
9.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煎6分,溫服。
9.5 摘錄
10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經》方之大聖散
10.1 方名
10.2 組成
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麥冬(去心)1兩,黃耆(去蘆,蜜水炙)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10.3 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經》方之大聖散功在安養胎氣。主治妊娠心神忪悸,睡裏多驚,兩脅膨脹,腹滿透臍,急痛,坐臥不寧,氣急迫逼,胎驚。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常服至分娩,亦無恙。
10.5 用藥禁忌
忌生冷。
11 《博濟》卷三方之大聖散
11.1 方名
11.2 組成
川烏頭4兩(生用),益智仁3兩,生乾薑2兩,青皮2兩,茴香2兩。
11.3 功效主治
《博濟》卷三方之大聖散功在和陰氣,進飲食。脾元髒冷,滑泄不止,腹痛絞刺。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入鹽1捻,煎至5分,溫服;如小腸氣攻刺,急煎1-2服,熱喫。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2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大聖散
12.1 方名
12.2 組成
枳殼14枚,胡桃10枚,荊芥穗1兩,木賊(炒)1兩,延胡索半兩。
12.3 主治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
12.5 製備方法
14 《御藥院方》卷七方之大聖散
14.1 方名
14.2 組成
益智仁2兩(連皮炒),川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陳皮(湯浸,去白)1兩,乾薑(炮裂)半兩,茴香7錢半(炒),甘草2錢半(炒)。
14.3 主治
《御藥院方》卷七方之大聖散主治脾胃積寒,心腹疼悶,臟腑泄瀉。腸鳴絞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分,水1盞,加鹽1捻,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4.6 附註
方中“每服二分”,《醫方類聚》引作“每服二錢”。
15 《博濟》卷四方之大聖散
15.1 方名
15.2 別名
15.3 組成
蘭9分(使嫩者,不用根),白朮3分(米泔浸,切作片子,以麩炒令黃),白芷3分(溼紙裹,煨過),人蔘3分,川椒1兩(只取3分紅皮用),厚朴1兩(去皮,薑汁炙),藁本2分,桔梗1兩,白蕪荑7分(揀擇,只用仁子),阿膠半兩(研,炒令虛,別杵),細辛1兩,丹蔘3分,肉桂5分(去皮,不見火),生乾地黃1兩半,吳茱萸4分(洗,炒),黃耆3分,川烏頭3分(炮,去皮臍),卷柏4分(不用根),白茯苓1兩,甘草7分(炙),石膏2兩(研細,水飛過),五味子3分,柏子仁1兩(生用),防風1兩,當歸7分,芍藥7分,川芎7分(微炒),乾薑3分(炮),白薇2分(去土)。
15.4 功效主治
《博濟》卷四方之大聖散功在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婦人子髒虛冷,頻頻墮胎;或子死腹中,疼痛;產後血暈、血癖、血滯、血崩,胎衣不下;傷寒嘔吐,遍身生瘡,經候不調,赤白帶下,咳嗽寒熱。丈夫五勞七傷。
15.5 用法用量
每日服1錢,空心以熱酒調下。
15.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5.7 附註
1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