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shèng sǎn

2 概述

大聖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三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大聖散

3.1 處方

澤蘭葉、石膏各二兩,卷柏(去根)、茯苓(去皮)、防風厚朴(去粗皮,薑汁制)、細辛、炒柏子仁桔梗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炒)各一兩,五味子人蔘藁本炮姜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白芷白朮黃芪、炮川烏(去皮臍)、丹蔘各三分,炒蕪荑炙甘草川芎芍藥當歸各一兩三分,白薇炒阿膠各半兩,肉桂一兩一分,乾地黃一兩半[1]

3.2 炮製

上爲細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空腹、臨臥熱酒調下[1]

每服二錢,空心,臨臥,熱酒調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時候,日三服。

3.4 功能主治

治婦人血海虛冷不孕;產後敗血攻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胞衣不下;以及血運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疼噁心等症[1]

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及產後敗血衝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擘開口灌藥,須臾生下,便得無恙。治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運、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應血髒有患,及諸種風氣,或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噁心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胎髒虛冷,數曾墮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及室女經脈不通,並宜服之。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兼療丈夫五勞七傷虛損等病。

3.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4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方之大聖散

4.1 處方

皂莢(銼)2挺,訶黎勒皮1兩,鹽1兩。

4.2 製法

上爲末,以面裹成團,用槐枝火燒,煙盡爲度;別入升麻1兩,細辛1兩,同研爲末。

4.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方之大聖散功在牢牙益齒。

4.4 用法用量

每日早夜擦牙,溫水漱口。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5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大聖散

5.1 處方

白芷2兩,藁本2兩,川椒2兩,人蔘2兩,白姜2兩,丹蔘2兩,白朮2兩,厚朴2兩,石棗2兩,卷柏2兩,茯苓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桔梗2兩,當歸2兩,白芍藥2兩,川芎2兩,阿膠2兩,石膏2兩,桂心2兩。

5.2 製法

上爲細末,用生藕自然汁、生薑自然汁1盞,蜜1盞,同煎數沸,令香熟,入藥調成膏,用砂器貯。

5.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大聖散主治五勞七傷

5.4 用法用量

每服1匙,燈心棗湯化下。

5.5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二二

6 雞峯普濟方》卷十方之大聖散

6.1 處方

黃蜀葵(去萼,焙乾)。

6.2 製法

上爲細末。

6.3 功能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方之大聖散主治吐血咯血

6.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後雞子清或溫酒調下。

6.5 摘錄

雞峯普濟方》卷十

7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方之大聖散

7.1 處方

槐鵝(炒令黃色)2兩,赤石脂2兩。

7.2 製法

上爲細末。

7.3 功能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方之大聖散主治婦人崩漏不止,日漸黃瘦。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熱酒調下。

7.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8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聖散

8.1 處方

大黃1兩,寒水石1兩。

8.2 製法

上爲細末。

8.3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聖散主治疙瘩病,及惡瘡腫毒悶痛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水沸湯,隨病人意調下;惡瘡,熱酒調下。

惡瘡,加當歸1兩。

8.5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

9 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驗良方》之大聖散

9.1 處方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玄蔘黃芩等分

9.2 製法

上爲末。

9.3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驗良方》之大聖散功在壯人多食煎爆,上壅內熱,多生瘰癧癮疹風丹

9.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盞,煎6分,溫服

9.5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驗良方

10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經》方之大聖散

10.1 方名

大聖散

10.2 組成

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麥冬去心)1兩,黃耆去蘆,蜜水炙)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10.3 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經》方之大聖散功在安養胎氣。主治妊娠心神忪悸,睡裏多驚,兩脅膨脹,腹滿透臍,急痛,坐臥不寧,氣急迫逼,胎驚。

10.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常服至分娩,亦無恙。

10.5 用藥禁忌

忌生冷。

11 《博濟》卷三方之大聖散

11.1 方名

大聖散

11.2 組成

川烏頭4兩(生用),益智仁3兩,生乾薑2兩,青皮2兩,茴香2兩。

11.3 功效主治

《博濟》卷三方之大聖散功在和陰氣,進飲食。脾元髒冷,滑泄不止,腹痛絞刺。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入鹽1捻,煎至5分,溫服;如小腸氣攻刺,急煎1-2服,熱喫。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2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大聖散

12.1 方名

大聖散

12.2 組成

枳殼14枚,胡桃10枚,荊芥穗1兩,木賊(炒)1兩,延胡索半兩。

12.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大聖散主治脈痔下血大腸腫癢。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

12.5 製備方法

上5味,將枳殼、胡桃同入藏瓶內,用泥固濟,燒存性,搗後3味爲細末,再同研勻。

13 雞峯普濟方》卷十六方之大聖散

13.1 方名

大聖散

13.2 組成

烏賊魚骨

13.3 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六方之大聖散主治崩中不止。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如下殷物黑色,用胡姜酒送下;紅色,煎木賊湯送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4 御藥院方》卷七方大聖散

14.1 方名

大聖散

14.2 組成

益智仁2兩(連皮炒),川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陳皮(湯浸,去白)1兩,乾薑(炮裂)半兩,茴香7錢半(炒),甘草2錢半(炒)。

14.3 主治

御藥院方》卷七方大聖散主治脾胃積寒,心腹疼悶,臟腑泄瀉腸鳴絞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分,水1盞,加鹽1捻,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4.6 附註

方中“每服二分”,《醫方類聚》引作“每服二錢”。

15 《博濟》卷四方之大聖散

15.1 方名

大聖散

15.2 別名

澤蘭散大聖澤蘭散

15.3 組成

蘭9分(使嫩者,不用根),白朮3分(米泔浸,切作片子,以麩炒令黃),白芷3分(溼紙裹,煨過),人蔘3分,川椒1兩(只取3分紅皮用),厚朴1兩(去皮,薑汁炙),藁本2分,桔梗1兩,白蕪荑7分(揀擇,只用仁子),阿膠半兩(研,炒令虛,別杵),細辛1兩,丹蔘3分,肉桂5分(去皮,不見火),生乾地黃1兩半,吳茱萸4分(洗,炒),黃耆3分,川烏頭3分(炮,去皮臍),卷柏4分(不用根),白茯苓1兩,甘草7分(炙),石膏2兩(研細,水飛過),五味子3分,柏子仁1兩(生用),防風1兩,當歸7分,芍藥7分,川芎7分(微炒),乾薑3分(炮),白薇2分(去土)。

15.4 功效主治

《博濟》卷四方之大聖散功在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婦人子髒虛冷,頻頻墮胎;或子死腹中疼痛產後血暈、血癖、血滯、血崩胎衣不下傷寒嘔吐,遍身生瘡,經候不調,赤白帶下咳嗽寒熱。丈夫五勞七傷

15.5 用法用量

每日服1錢,空心以熱酒調下。

15.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5.7 附註

澤蘭散(《蘇沈良方》卷十)、大聖澤蘭散(《永類鈐方》卷十九)。

1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