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蕷圓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shān yù yuán

2 處方

白朮麥門冬去心)、白芍藥杏仁(去皮.尖.麩炒黃)、防風去蘆.叉)、川芎,各一兩半;大豆黃卷(炒)、熟乾地黃肉桂(去粗皮.僸.炒)、當歸(酒浸),各二兩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兩二錢半;乾薑(炮)七錢半,甘草(炙)七兩,大棗一百個(蒸熟.去皮.核),阿膠(炒)、人蔘,各一兩七錢半;白蘞半兩,山蕷七兩半。

3 炮製

上爲末,煉蜜與蒸棗同和圓,如彈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肢體沉重,骨節痠疼,心中煩悸,脣口乾燥,面體少色,情思不樂,咳嗽喘乏,傷血動氣,夜多異夢,盜汗失精,腰背強痛,臍腹弦急,嗜臥少起,喜驚多忘,飲食減少,肌肉瘦瘁。

又治風虛,頭目眩運,心神不寧,及病後氣不復常,漸成勞損

久服補諸不足,愈風氣百疾

常服養真氣,益精補髓,活血駐顏。

5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圓,溫酒或米飲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6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