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別名
創傷性氣胸清創術;epluchage of blowing wound;epluchage of traumatic pneumothorax
5 概述
開放性氣胸是指由槍彈、爆炸物或銳器造成胸壁缺損,胸膜腔與大氣相交通,空氣隨呼吸自由進出胸膜腔的一種胸外傷,可導致嚴重的呼吸和循環功能紊亂,如不及時救治,很快引起死亡。其病理生理變化爲:①胸膜腔負壓消失,傷側肺受壓萎陷,不僅如此,由於胸腔內壓力不平衡,使縱隔推向健側,健側肺也受到一定壓縮,故嚴重影響通氣功能。②吸氣時健側胸膜腔負壓升高,縱隔移向健側;呼氣時,健側負壓降低,同時傷側胸腔內氣體從創口逸出,縱隔隨之向傷側移位。這種縱隔隨呼吸來回移動稱之爲縱隔擺動,可刺激肺門及縱隔神經叢,加重或引起胸膜肺休克。③吸氣時患側氣道內含氧低的死腔氣吸入健側肺內,呼氣時健側肺從氣道內排出部分殘氣的同時,也將不少殘氣送入傷側肺內,造成殘氣在兩肺間來回流動,嚴重影響氣體交換,加重缺氧。④由於胸膜腔失去正常負壓及縱隔擺動引起心臟大血管不斷移位,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影響循環功能。⑤可能合併的肺挫傷和胸腔內出血,使病情更爲嚴重而複雜。⑥通過胸壁創口,大量熱量及體液散失,同時帶入大量細菌,加之受傷時可能有異物及彈片遺留,易引起胸膜腔感染,併發膿胸(圖5.9.4.1-0-1~5.9.4.1-0-3)。
傷者主要表現爲煩躁不安,嚴重呼吸困難,發紺和休克。胸壁有開放傷口,檢查時可聽到空氣“吸吮”入胸腔所引起的“嘶嘶”聲,傷側呼吸音消失或降低。診斷多不困難,但應注意胸內合併傷的發生。
9 手術步驟
充分沖洗傷口,皮膚消毒後,剪去失活的軟組織,摘除異物和遊離骨片,修整肋骨殘端,注意保留健康的胸壁組織。沖洗胸腔,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後,將胸壁肌肉緊密縫合。皮下及皮膚敞開引流,留待以後二次縫合。若疑有胸內出血或臟器損傷,可擴大原切口,進行胸腔內探查。若經原切口不便探查及胸內手術操作,可根據情況另作適當剖胸切口。如胸壁缺損較大,直接縫合困難,可採取以下修補方法。
9.1 1.帶蒂肌瓣填塞法
可遊離附近的胸壁肌束封閉創口(圖5.9.4.1-1),一般以骶棘肌、胸大肌最合適,將肌束遊離至所需長度,切斷一端肌束,牽至缺損邊緣,沿周圍以細絲線縫合固定,將缺損完全封閉(圖5.9.4.1-2)。
9.2 2.肺填塞法
將肺膨脹後,用肺填塞胸壁缺損,以細絲線間斷縫合,將肺固定於胸壁缺損邊緣(圖5.9.4.1-3)。
9.3 3.人工代用品修補法
用Marlet網或Gore-Tex片或其他醫用人工編織物,裁剪至需要的大小,縫於缺損邊緣。有些人工代用品,爲了防止傷側胸壁大塊缺損修補後出現反常呼吸運動,可切除一段肋骨作爲支架斜跨在修補處,並用鋼絲固定於上下肋骨(圖5.9.4.1-4)。亦可用克氏針插入肋骨兩斷端(圖5.9.4.1-5),或用不鏽鋼絲於缺損上下肋圍繞2~3圈作支架(圖5.9.4.1-6)。後者尚可加一定力量,使缺損縮小。不鏽鋼絲編織成網也是一種辦法(圖5.9.4.1-7)。由於人工編織物抗感染力低,對有嚴重污染者,不宜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