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2012年版)

診療規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ng yòng kāng fù zhì liáo jì shù cāo zuò guī fàn (2012nián bǎn )

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2012年版)》由衛生部於2012年4月27日衛辦醫政發〔2012〕51號印發。

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2012年版)

下載: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2012年版)

目錄:

2 第一篇 物理治療

2.1 第一章 功能評定

第一節 身體形態評定

一、姿勢

二、身高體重

三、肢體長度和圍度

第二節 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一、四肢關節

二、脊柱關節

第三節 肌力評定

一、徒手肌力評定

二、等速肌力評定

三、其他器械肌力評定

四、肌肉耐力評定

第四節 肌張力評定

一、手法評定

二、儀器評定

第五節 感覺評定

一、淺感覺

二、深感覺

三、複合感覺

六節 平衡評定

一、臨牀觀察

二、量表評定

三、儀器評定

七節 協調評定

一、上肢

二、下肢

八節 步行評定

一、步行能力

二、步態分析

第九節 心血管評定

一、心率

二、血壓

三、心電分級運動試驗

四、簡易運動試驗技術

第十節 呼吸評定

一、通氣功能

二、代謝當量

三、心肺聯合運動試驗

第十一節 疼痛評定

一、壓力測痛法

二、視覺模擬評分法

三、疼痛問卷

附錄

附表1-2-1  上肢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附表1-2-2  下肢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附表1-2-3  脊柱關節活動範圍測量

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檢查

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檢查

附表1-3-3 軀幹肌肉徒手肌力檢查

2.2 第二章 運動治療

第一節 關節活動範圍訓練

一、被動關節活動範圍訓練

二、主動-助力關節活動訓練

三、主動運動

第二節 關節鬆動技術

一、上肢

二、下肢

三、脊柱

第三節 牽伸技術

一、上肢

二、下肢

三、軀幹

第四節 肌力訓練

一、徒手肌力訓練

二、等長肌力訓練

三、等張肌力訓練

四、等速肌力訓練

第五節 步行訓練

一、步行前訓練

二、步行訓練

六節 呼吸訓練

一、腹式呼吸訓練

二、抗阻呼氣訓練

三、深呼吸訓練

四、局部呼吸訓練

五、排痰訓練

六、呼吸肌訓練

七節 平衡協調訓練

一、無器械平衡訓練

二、簡易設備平衡訓練

三、儀器平衡訓練

四、協調訓練

八節 有氧訓練

一、器械有氧訓練

二、無器械有氧訓練

第九節 神經發育療法

一、Brunnstrom技術

二、Bobath技術

三、PNF技術

第十節 運動再學習

一、上肢功能訓練

二、口面部功能訓練

三、臥位到牀邊坐起及坐位平衡訓練

四、站起與坐下訓練

五、站立平衡訓練

六、行走訓練

第十一節 醫療體操

一、偏癱

二、頸椎病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

四、肩周炎

五、膝關骨關節炎

六、脊柱側凸

十二節 牽引治療

一、腰椎牽引

二、頸椎牽引

2.3 第三章 物理因子治療

第一節 電療法

一、直流電療法

二、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

三、低頻電療法

四、中頻電療法

五、高頻電療法

第二節 光療法

一、紅外線療法

二、紫外線療法

三、激光療法

第三節 磁療法

一、靜磁場療法

二、動磁場療法

第四節 超聲波療法

一、超聲波療法

二、超聲藥物透入療法

第五節 冷療法

一、冷療法

二、冷凍療法

六節 熱療法

一、石蠟療法

二、溼熱袋敷療法

三、泥療法

七節 壓力療法

一、正負壓療法

二、負壓療法

三、正壓順序循環療法

八節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

3 第二篇 作業治療

3.1 第一章 作業評定

第一節 作業表現層次

一、作業需求

二、日常生活活動

三、工作

四、生存質量

第二節 作業構成層次

一、手功能

二、知覺功能

三、認知功能

第三節 物理環境

一、家居和社區環境

二、工作環境

3.2 第二章 作業治療

第一節 作業表現層次

一、日常生活活動

二、娛樂與休閒活動

三、職業康復

第二節 作業構成層次

一、功能作業活動

二、手功能

三、知覺功能

四、認知功能

第三節  環境改造與輔助

一、自助具適配

二、助行器使用

三、輪椅選擇與使用

四、環境適應與改造

第四節 矯形器製作與使用

一、矯形器製作

二、矯形器使用

三、壓力衣製作與使用

4 第三篇 言語治療

4.1 第一章 聽力障礙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主觀測聽

二、客觀測聽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聲音察覺訓練

二、聲音辨別訓練

三、聲音識別訓練

四、聲音理解訓練

五、助聽器電子耳蝸應用技術

4.2 第二章 失語症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失語症

二、口面失用症

三、言語失用症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聽理解治療技術

二、閱讀理解治療技術

三、言語表達治療技術

四、書寫表達治療技術

五、實用交流能力技術

六、輔助交流技術

4.3 第三章 構音障礙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呼吸評定

二、喉功能評定

三、口脣評定

四、下頜評定

五、軟齶評定

六、舌評定

七、反射評定

八、言語評定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舌感覺運動技術

二、口脣感覺運動技術

三、下頜運動技術

四、軟齶感覺運動技術

五、聲帶運動技術

六、呼吸訓練技術

七、發音訓練技術

八、語調音量訓練技術

九、交流輔助系統應用技術

4.4 第四章 吞嚥障礙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口面部評定

二、吞嚥功能評定

三、攝食吞嚥評定

四、吞嚥失用評定

五、錄像吞鋇造影檢查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頸部放鬆及口周肌羣訓練

二、咳嗽訓練

三、門德爾松手法

四、屏氣吞嚥訓練

五、吞嚥反射促通技術

六、電療

七、球囊擴張技術

八、進食訓練

4.5 第五章 發聲障礙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發聲的客觀評定

二、聲質的評定

第二節  發聲訓練治療技術

一、基礎發聲訓練

二、發聲矯治訓練

4.6 第六章 口喫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兒童口喫評定

二、成人口喫評定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兒童口喫治療

二、成人口喫治療

4.7 第七章 脣齶裂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器官結構功能評定

二、語音評定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發聲異常訓練

二、齶咽閉合不全訓練

三、構音訓練

4.8 第八章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第一節  評定技術

一、物體操作評定

二、語言發育能力評定

三、語言發育相關能力評定

四、交流態度評定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事物及事物狀態理解訓練

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訓練

三、事物的符號理解訓練

四、詞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訓練

五、句子及語法規則的理解訓練

4.9 第九章 孤獨症語言障礙

第一節  評定技術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孤獨症語言交流訓練

二、孤獨症治療技術對語言的影響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