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刺節論篇

醫經著作 戰國時期 醫史文獻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ng cì jíe lùn piān

2 註解

長刺節論篇》爲《黃帝內經素問》篇名[1]。長,猶廣的意思[1]。本篇指出頭痛寒熱等十二種不同病症的針刺手法,進取針穴針刺反應[1]。說明了針刺治病要根據疾病的肌肉骨節部位、性質,適當掌握進針的深度、次數和治程長短的道理,故名[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