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煎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i hú jiān

2 聖濟總錄》卷一八○:柴胡煎

2.1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半,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1兩半,甘草(炙)1兩半,木通(銼)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半,五味子1兩半,大青幹1兩半,百合1兩半,款冬花3分,藍葉3分,人蔘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大黃(銼,炒)半兩,酥1斤,蜜(煉熟,去白沫)1升。

2.2 製法

除酥、蜜外,上銼細。水7升,慢火煎至3升,去滓入酥、蜜,同熬成煎,瓷器盛。

2.3 功能主治

小兒腦熱肺壅,鼻幹無涕,喘息不得。

2.4 用法用量

5-6歲兒每服1錢匕,食後溫熟水調下,日3次。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

3 聖濟總錄》卷一三一:柴胡煎

3.1 處方

柴胡(去苗)1兩,知母(焙)1兩,木通1兩半,淡竹葉100片,瞿麥穗1兩,連翹1兩,防己2兩,大黃(生)2兩(細銼),生麥門冬汁3合(湯成下),生藕汁3合(湯成下),甜消4兩(湯成下)。

3.2 製法

先將8味銼如麻豆大。

3.3 功能主治

熱毒癰腫,血不散,初覺憎寒乾渴,四肢煩悶。

3.4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甜消令散,次入麥門冬、藕汁等,共分爲8服,空腹2服。以溏利爲度,餘藥食後緩緩服之。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4 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4.1 方名

柴胡煎

4.2 組成

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梔子仁3分,芍藥3分,釣藤1分,凝水石(研)1兩,黃芩(去黑心)1兩,知母(切,焙)1兩,生葛汁1合,甘草(炙)1分,蜜2合,淡竹葉(細銼)3握,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半兩。

4.3 主治

小兒頻驚,壯熱欲作癇。

4.4 用法用量

百日兒每服如綠豆大,1歲兒如杏仁大,溫漿水化破服,每日3次。

4.5 製備方法

上10味爲粗末。以水3升,入銀石銚內,文武火煎至1升,綿濾去滓,再入鍋內,下蜜並葛汁、杏仁等,煎如餳,以瓷器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