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適應症
鼻側切開術適用於:
1.鼻腔內較大的良性腫瘤,如內翻性乳頭狀瘤、纖維瘤、神經鞘膜瘤、篩竇骨瘤、篩竇囊腫、血管瘤及鼻咽纖維血管瘤。
3.篩竇、蝶竇、上頜竇內比較大的良性腫瘤,鼻內途徑不能徹底切除者。
4.通過鼻內篩竇切除術不能徹底處理的篩竇病變或其併發症,如顱內或眶內併發症的篩竇炎。
5.已行鼻內篩竇手術,症狀無改善或合併有慢性額竇炎者。
11 麻醉和體位
2.1%利多卡因10ml加腎上腺素5滴於切口處皮下及骨膜下做浸潤麻醉,同時阻滯篩前及篩後神經。
12 手術步驟
1.切口 上界不超過內眥與鼻背中間上方0.5cm處,沿鼻上頜溝內側向下直達鼻根部(圖9.4.5.1-4A),如腫瘤大,可將切口向上延至眉弓內端,向下經鼻孔下轉向內方,在鼻前庭邊緣切開鼻孔(圖9.4.5.1-4B)。
2.切口應垂直向下深達骨膜,暴露骨部後,將骨膜連同軟組織一起推向左右,儘可能保持骨膜的完整性(圖9.4.5.1-5)。
3.暴露鼻骨、淚骨、上頜骨鼻額突、鼻額縫、眶緣及梨狀孔周圍骨質(圖9.4.5.1-6A)。用剝離器沿鼻骨下緣分離鼻腔外側壁軟組織,然後用骨鑿沿兩側內眥連接線平面鑿去患側鼻骨及部分上頜骨額突(圖9.4.5.1-6B)。
擴大梨狀孔邊緣,切開鼻腔黏膜,鼻腔內腫瘤即可暴露(圖9.4.5.1-7)。
4.清除鼻腔病變組織,切開鼻腔黏膜後先檢查腫瘤的大小與範圍,若腫瘤範圍較小,則將腫瘤及其臨近鼻甲一併切除;若病變範圍較大,先剝離眼眶內下方骨膜,暴露篩骨紙樣板及淚骨,齊內眥連線鑿斷上頜骨額突和眶下緣,將鼻腔側壁自鼻頂至鼻底連同中鼻甲、下鼻甲、篩竇與腫瘤組織作爲一整塊切除(圖9.4.5.1-8)。
切除後再檢查有無殘留病變及碎骨片,徹底止血,在切取病變組織之前應在鼻後孔及鼻底處放一塊帶長絲線的紗布,以防血液流至咽部或氣管內,術後易於拉出。
5.填塞術腔,縫合傷口 如手術範圍波及鼻咽部,用碘仿紗布栓做鼻後孔栓塞,否則只用碘仿紗條填塞鼻腔即可。將鼻腔黏膜、皮下組織及皮膚逐層對位縫合,使兩側鼻孔保持對稱,局部進行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