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麻黃丸

溫肺散寒 降逆化痰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àn xià má huáng wán

2 概述

半夏麻黃丸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方論》方[1]

4 製法

上藥爲末,煉蜜和丸,小豆大[1]

5 功能主治

功能溫肺散寒化痰降逆[1]。主治寒飲停留,心下悸[1]

6 用法用量

每服三丸,日三次[1]

7 方解

方中麻黃太陽以泄水氣半夏蠲飲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陽化飲之功,陽通飲化,則心悸自己。

8 各家論述

1.《傷寒補正》:《傷寒論心下悸桂枝以宣心陽、用茯芩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黃非故歧而二之也。蓋水氣凌心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敵水也;用麻黃者,通太陽之氣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從脾利水以滲入膀膚,此用半夏,是從胃降水以抑其衝氣,衝降則水隨而降,方意各別。

2.《傷寒論注》:徐彬曰,陰邪者,痰飲也,故以半夏主之,而合麻黃老痰麻黃不去也。

9 臨牀應用

心悸:餘治顧男,58歲,入冬以來,自覺心窩部跳動,曾作心電圖無異常,平時除有老慢支及血壓略偏低外,無他病,脈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黃各30g,研末和勻,裝入膠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後心下悸痊癒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