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hǔ wán

2 普濟方》卷九十三:白虎丸

2.1 處方

川烏5兩,草烏6兩,兩頭尖全蠍3兩,細辛3兩,香白芷3兩,川芎3兩,乳香3兩,沒藥3兩,白朮3兩,蒼朮3兩,五靈脂3兩,天麻3兩,人蔘3兩,防風3兩,菊花3兩,薄荷3兩,獨活2兩,白殭蠶2兩,羌活2兩,石膏2兩,雄黃2兩,藁本2兩,茯苓2兩,青皮2兩,大風子2兩,陳皮2兩,桔梗2兩,荊芥2兩,甘草2兩,官桂2兩,芍藥2兩,寒水石2兩,白花蛇1兩,烏梢蛇1兩,自然銅1兩。

2.2 製法

上爲細末,梨湯水爲丸。麝香少許,滑石爲衣,每兩作10丸。

2.3 功能主治

中風身體不遂。

2.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細嚼,熱酒送下;頭風,茶清送下;牙疼,入鹽1捻擦之;渾身疼痛,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2.5 摘錄

普濟方》卷九十三

3 聖濟總錄》卷一六九:白虎丸

3.1 處方

青黛3錢,麝香3錢,白牽牛(末)3錢,甘遂(末)3錢,寒食麪3錢,大黃(末)3錢,膩粉1錢,龍腦1錢,粉霜1錢。

3.2 製法

上爲細末,滴水爲丸,如雞頭子大。

3.3 功能主治

小兒急驚,及天釣客杵。

3.4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至1丸,磨刀水化下。量大小加減,微利爲度。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4 古今醫鑑》卷六

4.1 別名

白虎丹

4.2 組成

千年古石灰不拘多少(颳去雜色、泥土,杵爲末,水飛過)。

4.3 功效

順氣散血,化痰消滯。

4.4 主治

青筋初覺,頭疼噁心,或腹痛,或腰痛,或遍身作痛,不思飲食;又治心腹痛,及婦人崩漏帶下;或因氣惱致病,或久患赤白痢疾,或打撲內損,血不能散。

4.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看輕重加減,燒酒送下。

4.6 製備方法

曬勿令太燥,量可丸即收爲丸,如梧桐子大。

4.7 附註

白虎丹(《串雅內編》卷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