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瀉火通便 方劑 中藥學
bái hǔ chéng qì tāng
白虎承氣湯爲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方[1]。
生石膏八錢,生大黃三錢,生甘草八分,知母四錢,玄明粉二錢,陳倉米三錢(荷葉包)[1]。
生石膏24克(細研)生大黃9克 生甘草2.4克 知母12克 元明粉6克 陳倉米9克(荷葉包)
功能瀉火通便[1]。治胃火熾盛,高熱煩躁,大汗出,口渴多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甚則譫語狂躁,或昏不識人,舌赤老黃起刺,脈弦數有力[1]。
清熱瀉火,通便。傷寒陽明病,邪火壅閉,昏不識人,譫語發狂,大熱大煩,大渴大汗,大便燥結,小便赤澀。
水煎服[1]。
水煎,元明粉沖服。
本方爲白虎湯與調胃承氣湯合方,一清胃經之燥熱,一瀉胃腑之實火,爲胃火熾盛,液燥便閉之要方。
《重訂通俗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