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除了脯氨基酸爲亞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均爲α氨基酸。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都是L-氨基酸,但近年內證實了它們可以異構爲D-氨基酸,具體機制還未研究。根據R基團的不同,氨基酸可分爲3大類:含有二羧基一氨基的氨基酸爲酸性氨基酸,如天門冬氨酸和穀氨酸;含有二羧基一羧基的氨基酸爲鹼性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和組氨酸;含有一羧基一羧基的氨基酸爲中性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蘇氨酸和絲氨酸等。由於它們在同一pH環境中,各類氨基酸的帶電狀態不同,即它們具有不同的等電點(PI),這是電泳法和色譜法分離氨基酸的原理。氨基酸種類繁多,理化性質相似,並同時存在於各種生物樣品中,因此檢測各個氨基酸時必須先將它們分別檢測。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離子交換樹脂色譜分離法由Moore和Stein發明。20世紀50年代未他們又設計了自動裝置,但分析一個樣品需一週。20世紀60年代的儀器將分析時間縮短爲一天。20世紀70年代再縮短爲幾小時和一小時左右。同時樣品量也從mmol減少到nmol,使靈敏度提高千、萬倍,並採用了自動化分析儀,使得各種生理體液,如血漿、血清、尿液、腦脊液、羊水、房水、精液、乃至細胞內液(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肌肉)的用量只需數十至數百微升,在2~4h內,即可得出各種氨基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