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中醫學 醫論著作 書籍 元代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īn zhèng luè lì

2 概述

陰證略例》爲醫論著作。一卷[1]。元·王好古撰於1236年[1]

3 主要內容

王氏以陰證傷寒難以辨識與治療,遂採掇前人有關學說,參附個人見解,專以陰證設論,按病舉例說明[1]。全書敘述陰證頗詳,首列《內經陰陽脈例,次敘張潔古及作者的內傷三陰例,續舉伊尹扁鵲張仲景許叔微韓祗和諸例,證方俱備,有論有辨,審證用藥,頗有條理,書末附作者治驗。本書所述雖爲陰證傷寒而設,亦可作爲研究內科雜病陰證的參考[1]

4 現存版本

建國後有排印本[1]

此書另有《濟生拔萃》本,內容有所刪略[1]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