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病機

清代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ì shí bìng jī

2 註解

四時病機》爲《邵氏醫書三種》之一[1]。十四卷[1]。清·邵登瀛[1]。撰年不詳[1]。邵氏首敘溫熱論,繼則根據四時發病情況,闡述春溫溼溫、溼病、暑、瘧、伏暑晚發冬溫等以溫熱病爲主的多種病證[1]。書中除引述《內經》、《傷寒雜病論》等古典醫著外,並參考了歷代有關論述[1]。爲結合臨牀實踐,作者附列了一些前人醫案及個人治驗。對於四時病機的選方,不拘於經方時方[1]。1864年由其曾孫邵炳揚予以考訂補缺,刊行問世[1]。現存多種清刻本及石印本。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