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整形术
手术名称: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别名: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整形术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眶重建术ICD编码:02.0408概述:先天性无眼畸形常伴有眼睑和眼眶畸形,眼睑短且萎缩。无泪腺和泪道。同时,可将包绕中厚皮片的模型植入眶内,再造结膜囊。如在眶扩大手术时,不同时扩大结膜囊,则眶内会出现无效腔。
-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
手术名称: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别名: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整形术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眶重建术ICD编码:02.0408概述:先天性无眼畸形常伴有眼睑和眼眶畸形,眼睑短且萎缩。无泪腺和泪道。同时,可将包绕中厚皮片的模型植入眶内,再造结膜囊。如在眶扩大手术时,不同时扩大结膜囊,则眶内会出现无效腔。
-
眶距过窄矫正术
从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筛板的位置。6.洗头、洗澡。③眶顶平面的内侧和外侧骨切开:沿筛板的外侧作前后向骨切开,其前端与眶上横骨切开线相遇,其后端与眶顶的横骨切开线相接。2.为了预防反应性脑水肿,可留置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引流管,并加强其护理。5.内眦移位:原因是术中剥离了内眦韧带的附丽,未作内眦固定术。
-
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ICD编码:04.0701概述:三叉神经鞘瘤按其部位通常分为中颅窝型、后颅窝型和哑铃型,可分别经颞下入路、枕下入路和颞下-小脑幕或颞下-枕下联合入路切除。切除蝶骨翼、眶顶和眶外侧壁。最后磨除岩尖,切开小脑幕,显露切除小脑桥脑角的肿瘤。
-
眶壁扩张术颅内、颅外联合法
手术的原则是通过睫毛下切口进入眶外壁和眶下壁;3.开颅:拉开硬脑膜,暴露眶顶。术中注意要点:用摆动锯切取眶周台阶形骨块及截除骨块上、下方的骨条时,要按设计精心操作,防止骨块在切取过程中断裂或改变原设计的形状,影响骨块固定或眶腔扩大效果。11.冠状切口的缝线可于7d后拆除,负压引流管2~及时防治脑水肿;
-
眶壁扩张术颅内、外联合法
手术的原则是通过睫毛下切口进入眶外壁和眶下壁;3.开颅:拉开硬脑膜,暴露眶顶。术中注意要点:用摆动锯切取眶周台阶形骨块及截除骨块上、下方的骨条时,要按设计精心操作,防止骨块在切取过程中断裂或改变原设计的形状,影响骨块固定或眶腔扩大效果。11.冠状切口的缝线可于7d后拆除,负压引流管2~及时防治脑水肿;
-
颅内外联合径路眶距增宽症整复手术
断层X线片上也可显示两侧视神经孔间的距离。手术步骤:1.翻转头皮额瓣,显露头面部骨架:作双侧头皮冠状切口,两侧至颧弓上缘和耳屏前,保留颞浅动脉于皮瓣内(图10.14.1.1-6,10.14.1.1-7)。12.内眦韧带的缝合固定:重新找出内眦韧带的内端,用软金属丝绕缝两道,以防割穿韧带,每侧韧带各用1根金属丝。及时防治脑水肿;
-
颅内外联合径路矫治眶距增宽症手术
断层X线片上也可显示两侧视神经孔间的距离。手术步骤:1.翻转头皮额瓣,显露头面部骨架:作双侧头皮冠状切口,两侧至颧弓上缘和耳屏前,保留颞浅动脉于皮瓣内(图10.14.1.1-6,10.14.1.1-7)。12.内眦韧带的缝合固定:重新找出内眦韧带的内端,用软金属丝绕缝两道,以防割穿韧带,每侧韧带各用1根金属丝。及时防治脑水肿;
-
眶距增宽颅内、外途径矫治术
断层X线片上也可显示两侧视神经孔间的距离。手术步骤:1.翻转头皮额瓣,显露头面部骨架:作双侧头皮冠状切口,两侧至颧弓上缘和耳屏前,保留颞浅动脉于皮瓣内(图10.14.1.1-6,10.14.1.1-7)。12.内眦韧带的缝合固定:重新找出内眦韧带的内端,用软金属丝绕缝两道,以防割穿韧带,每侧韧带各用1根金属丝。及时防治脑水肿;
-
常规外侧开眶
2.泪腺上皮性肿瘤。一般的渗血多在使用牵张器后自行停止。在锯眶外壁时,须用脑压板保护眶内面骨膜和外面的颞肌。也可于眶顶水平和眶底水平位置锯开眶外侧壁及眶表面骨膜,然后用咬骨钳将眶外侧骨壁骨折,如发现深度不够或切除眶尖部的肿瘤,可将蝶骨大翼后端咬除至与颞骨交界处。肌锥内多见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等。
-
视神经管减压术
3.眼底变化伤后3周,视乳头颞侧淡白,毛细动脉变细。(2)沿切口将骨膜连同内眦韧带,泪囊一起自骨壁剥开,逐渐向眶深部剥离,小心暴露筛骨纸板,直至接近眶尖视神经管眶口内下缘,术中注意勿损伤筛前、后动脉,必要时电凝止血后切断(图8.10.6.4-4)。2.手术应在硬脑膜外进行,不要损伤脑组织。2d作腰穿,取脑脊液检查。
-
视神经减压术
3.眼底变化伤后3周,视乳头颞侧淡白,毛细动脉变细。(2)沿切口将骨膜连同内眦韧带,泪囊一起自骨壁剥开,逐渐向眶深部剥离,小心暴露筛骨纸板,直至接近眶尖视神经管眶口内下缘,术中注意勿损伤筛前、后动脉,必要时电凝止血后切断(图8.10.6.4-4)。2.手术应在硬脑膜外进行,不要损伤脑组织。2d作腰穿,取脑脊液检查。
-
鼻筛窦区恶性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筛窦区恶性肿瘤切除术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鼻筛窦区肿瘤手术ICD编码:22.6302概述:鼻筛窦区恶性肿瘤切除术用于鼻筛窦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3.由于技术的进步,内眦韧带已不必分离。要切除部分眶内壁,即从眶顶至眶内侧壁截除一小块楔形骨壁,这样则眶外壁前突最小,从而减少了对两眦的拉力。
-
眶内侧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眶内侧肿瘤切除术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眶部肿瘤切除术ICD编码:01.603颅眶部解剖:适应症:眶内侧肿瘤切除术适用于:1.位于眼眶上半部的肿瘤,尤其是较后部位者适于作眶上部肿瘤切除术。从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筛板的位置。6.洗头、洗澡。去除额部骨板时要细心分离硬脑膜和可能穿入颅骨内的矢状窦。
-
眶后外部肿瘤切除术
前后位断层X线片可显示眶上壁和眶下壁的情况。从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筛板的位置。6.洗头、洗澡。去除额部骨板时要细心分离硬脑膜和可能穿入颅骨内的矢状窦。2.为了预防反应性脑水肿,可留置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引流管,并加强其护理。5.内眦移位:原因是术中剥离了内眦韧带的附丽,未作内眦固定术。手术时慎勿损伤上睑提肌。
-
颅鼻部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鼻部肿瘤切除术别名:颅鼻沟通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12概述:同时侵犯颅腔和鼻窦、鼻腔的颅鼻部肿瘤(颅鼻沟通瘤),按其起源分为颅源型、鼻源型和骨源型。筛窦气房大小、排列、形状很不规则,发育良好者可伸入额窦底部、眶顶、蝶窦侧方和鸡冠等处,但无不发育者。
-
颅鼻沟通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鼻部肿瘤切除术别名:颅鼻沟通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12概述:同时侵犯颅腔和鼻窦、鼻腔的颅鼻部肿瘤(颅鼻沟通瘤),按其起源分为颅源型、鼻源型和骨源型。筛窦气房大小、排列、形状很不规则,发育良好者可伸入额窦底部、眶顶、蝶窦侧方和鸡冠等处,但无不发育者。
-
下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带钩铝丝口腔科夹板固定法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螺孔的直径为2.1mm,呈30°沉头斜坡,螺钉长度:5~
-
单纯骨皮质接骨术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下颌骨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动力加压钢板/偏心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但在此类手术的内固定之际,仍需先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固定,以确保上、下颌正常咬合关系。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普通钢板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普通钢板内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钛合金螺纹骨钉支架外固定法
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带钩铝丝牙夹板固定法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螺孔的直径为2.1mm,呈30°沉头斜坡,螺钉长度:5~
-
眼孔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小环结扎颌间固定方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小环颌间结扎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小环结扎颌间固定术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小环结扎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铝丝带钩牙弓夹板固定法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螺孔的直径为2.1mm,呈30°沉头斜坡,螺钉长度:5~
-
带钩铝丝牙弓夹板固定法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螺孔的直径为2.1mm,呈30°沉头斜坡,螺钉长度:5~
-
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小环结扎颌间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钛合金螺纹骨钉支架外固定术
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克氏针内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克氏钢针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克氏钢丝内固定法
虽然下颌骨骨质结构坚实,但也有比较薄弱的部位,如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相反,刚性太强的接骨板,不仅难以弯曲成型与骨面贴合,还可能产生应力遮挡效应(stressshieldingeffect),即张力和压力作用于接骨板,骨的应力显著减少,使骨组织缺乏适当的生理刺激而导致骨吸收和疏松,故采用柔质合金加工成不同长度;
-
钢丝结扎骨间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克氏针/斯氏针颅颌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2.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克氏针或斯氏针颅颌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2.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钢丝悬吊内固定术
可单独或联合接骨板一同使用于下颌骨折,升支矢状骨切开术,颏成形术及植骨术的固定。用直径0.5mm,长15cm的软不锈钢丝在颧弓(颧骨颞突)上缘皮肤处,经穿线导针绕颧侧从口腔前庭沟处引入口内,另一端用直缝针经颧弓外侧面从前庭沟处引入口内,将双股钢丝结扎固定在磨牙区上颌牙弓夹板上,起悬吊固定作用。
-
钢丝悬吊固定术
可单独或联合接骨板一同使用于下颌骨折,升支矢状骨切开术,颏成形术及植骨术的固定。用直径0.5mm,长15cm的软不锈钢丝在颧弓(颧骨颞突)上缘皮肤处,经穿线导针绕颧侧从口腔前庭沟处引入口内,另一端用直缝针经颧弓外侧面从前庭沟处引入口内,将双股钢丝结扎固定在磨牙区上颌牙弓夹板上,起悬吊固定作用。
-
上颌骨小钢板内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头颅侧位平片可显示颅底眶顶,筛骨筛板、蝶鞍、鼻骨和上、下颌骨侧面像。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下颌体骨折时,接骨板放置的理想位置,应在牙槽突张力区与下颌下缘压力区的中间地带(图10.3.2.2.1.2-0-20),但理想位置又常叠盖于牙根和下牙槽神经,如在下颌骨联合部,常需2块接骨板。
-
中颅窝-颞下窝肿瘤切除术
环池是中脑(内)、丘脑枕(上)和小脑下脚、齿状回、穹窿繖(外)之间的狭窄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向后与后切迹区的四叠体池相连,在幕下延伸至三叉神经起点上方的小脑中脑裂。用自持牵开器牵开保护眶骨膜和硬脑膜,用锯或小骨凿将棘孔外侧的蝶骨大翼和中颅窝底的前外侧部分及眶上裂外侧的眶顶后部锯(凿)开取下。
-
颅中窝-颞下窝肿瘤切除术
环池是中脑(内)、丘脑枕(上)和小脑下脚、齿状回、穹窿繖(外)之间的狭窄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向后与后切迹区的四叠体池相连,在幕下延伸至三叉神经起点上方的小脑中脑裂。用自持牵开器牵开保护眶骨膜和硬脑膜,用锯或小骨凿将棘孔外侧的蝶骨大翼和中颅窝底的前外侧部分及眶上裂外侧的眶顶后部锯(凿)开取下。
-
扩大眶内容摘除术
手术名称:扩大眶内容摘除术分类:眼科/眼眶手术/眶内容摘除术ICD编码:16.5201概述:眶内容摘除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眶腔的处理:由于扩大眶内容切除术后,眶腔与颅内或副鼻窦沟通,所以切除术后的眶腔要用组织块填补,常用的是颞肌、带血管蒂颞顶筋膜或带血管蒂游离的肌皮瓣(后有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