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感
安全感与恐惧感受相对应,是人在摆脱危险情景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马斯洛把安全需要(即安全感、稳定性)作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之一。2.避免人际关系的冲突与敌意,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使人民安居乐业。4.防火、防盗、防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消除噪音、污染和疾病。
-
内团体
内团体也称我们的团体,与其对应的是外团体,或他人团体或别人团体,这种划分法的依据是照个体对团体关系的立场或态度来划分社会团体的一种方法。内、外团体的观念古今中外均可见到。在内团体中,人与人之间有亲密感、亲切感与同情心,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还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
衰弱型人格
衰弱型人格的人格特征为,焦虑不安,犹豫不决,有不安全感,反复思考而缺乏果断与毅力,行动少而顾虑多,本能欲望少而自我克制多,谨慎、严肃,拘泥形式,固定刻板的生活习惯。
-
狂信型人格
狂信型人格又称为偏执型人格、诡辩型人格。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委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辨,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常有不安全感,碰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多疑偏见的依据;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
夫妇间偏执狂
夫妇间偏执狂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病理性嫉妒这一术语是M·Ey(1950)、R·Mowat(1966)、M·Shentierd(1961)和P·Muller(199)等先后都应用过的。本综合征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多是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自我中心倾向强、自尊心强的人。患者多见性欲亢进,易激惹、紧张等。
-
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夫妇间偏执狂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病理性嫉妒这一术语是M·Ey(1950)、R·Mowat(1966)、M·Shentierd(1961)和P·Muller(199)等先后都应用过的。本综合征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多是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自我中心倾向强、自尊心强的人。患者多见性欲亢进,易激惹、紧张等。
-
家庭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homesettingofemotionality)指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感情和态度,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的综合表现。家庭感情气氛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如果儿童处在和谐、欢乐、紧张而有秩序的家庭,并从他们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将使他们顺利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和解决遇到的其他问题。
-
黑暗效应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有一天晚上,他约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结果这次谈话融洽投机。几次约会之后,他俩终于决定结下百年之好。
-
自尊
自尊(self-esteem)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的。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
同侪
同侪是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同侪团体的功能:1.互相承担、支持(被人关心)。2.能获得喜悦(开心)。3.是其中一项渲泄的途径。5.互相影响。8.给予安全感。9.创造成功感。10.形成规范。11.增强力量。12.替代家庭。13.社会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