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爆发
情感爆发(emotionaloutbulst)以前归于分离性障碍,过去曾称为“瘾症性情感发作”“痣症性情感爆发”或“歇斯底里大发作”等。多见于文化知识较少的妇女,常在受到精神刺激后急骤发生,表现为说唱不休,哭笑无常,手舞足蹈,呼喊吵闹。有的病人发作时伴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发作后部分遗忘。
-
癔病
属祖国医学“脏躁”“奔豚”“梅核气”范畴。③精神障碍如情感爆发、朦胧状态、木僵状态、梦游症、假性痴呆、人格转换、双重人格;癔病性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扶突、环跳、足三里、悬钟等穴;癔病性失音取廉泉、天突、通里等穴;癔病性失眠取风池、太冲、承泣、睛明等穴;癔病性耳聋取中渚、侠溪、翳风、听会。
-
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基本信息:《分离性恍惚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一部分。可以与分离性抽搐发作相伴出现,也可以发生于过度换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之后,患者出现头晕、身体发麻、手足搐搦、胸部发紧,逐渐意识丧失,出现晕厥发作。④丧失自我控制感;⑥人格解体、现实解体体验。
-
分离症状
分离症状是最早由Janet(1889)提出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精神障碍中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分离出去,转变为神经症性症状,如瘫痪、遗忘、意识状态改变和自动症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
-
儿童癔症
文化程序及家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癔症。临床发作形式的类型与成人基本相同,一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是指表现为非器质性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称为转换性反应;另一类为分离性反应,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朦胧、情感爆发、行为异常等,发作间期正常。
-
病理性半醒状态
病理性半醒状态是未完全清醒时发生的不正常行为。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effect)是一种无诱因的,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伴有意识障碍和意识范围狭窄。可随着激情的发展出现冲动,打人及破坏行为。事后多不能完全回忆。多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