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的极性
由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会引起分子有、无极性的现象。由典型的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组成的气态离子型分子,正、负电荷的重心的分离程度就足够大,这是极性分子的一种极端情况。由于分子有无极性和极性大小都会影响分子间的作用力,因而分子的极性也是决定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以及分子的电、磁性质的重要因素。
-
偶极矩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分子偶极矩可由键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例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线型的;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
溶解性
例如,甲醇和苯、水和二甲基甲酰胺、苯胺和二乙基醚、聚苯乙烯和氯仿等组物质,虽然它们的分子结构不相似,但在室温下都能互相混溶。又如,聚乙烯醇不溶于乙醇,醋酸纤维不溶于乙酸乙酯,聚丙烯腈不溶于丙烯腈,四氯化锡在苯中比在四氯化碳中更易溶解等。这就是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
-
共轭效应
在单键和双键相互交替的共轭体系或其他共轭体系中,由于π电子的离域作用使分子更稳定、内能降低、键长趋于平均化,这种效应叫做共轭效应。但是两者的区别是诱导效应主要通过σ键传递,而且传递二三个原子后就迅速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例如,1,3-丁二烯跟卤化氢反应时,由于动态共轭效应使加成反应主要发生1,4-加成。
-
极性分子
在以极性共价键结合的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形成偶极,这样的分子叫做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或骨架结构不对称的多原子分子都形成极性分子。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通常由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极性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偶极矩μ(μ=q·d,单位为德拜D)来度量。
-
取向力
取向力其实质是静电力。相同元素两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极性键中,共用的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因此电负性大的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而电负性小的原子则带部分正电荷(δ)。H2O中H—O是极性键,它是V型结构,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因而H2O分子有极性,是极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