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跟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做电离平衡。到达平衡时,参与电离平衡的分子和各种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但电离和重新结合都仍在进行。电离一般伴随有热效应,所以改变温度会使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
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AB在水溶液里达成电离平衡后,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A]·[B-])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AB])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电离表示。通常都用在25℃的电离常数来讨论室温下各种弱电解质溶液的平衡状态。硫酸是强电解质,但它在水溶液中是分级电离的。
-
盐类水解
在水溶液中,有些盐类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溶液呈现碱性或酸性,这种现象叫做盐的水解。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中和反应放热,水解必然吸热,因此升高温度能促进盐类水解。所以,配制氯化铝、氯化铁、氯化亚锡溶液时,要预先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
络合物
由一定数量的配体(阴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于中心离子(或中性原子)周围而形成的跟原来组分性质不同的分子或离子,叫做络合物。它跟无机、分析、有机、物理化学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农业化学、药物化学及化学工程中都有广泛用途。络合物广泛用作分析化学中的显色剂、指示剂、萃取剂、掩蔽剂等。
-
泪液电解质
泪液电解质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泪液电解质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唾液与泪液检查化验取材:唾液、泪液泪液电解质的测定原理:待测离子导致相应电极电位的变化,其变化值与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而离子活度又与其浓度成正比。翼状胬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毒性角膜炎和慢性结膜炎患者泪液钙离子浓度明显减低。
-
电离度
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叫做电离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Ki可以通过下式换算:式中C是溶液的浓度。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α=100%)。但是,由于离子浓度大,离子间距离小,强烈的静电作用限制离子的自由移动。
-
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NaOH=NaOH-或NaOH→NaOH-硫酸是强电解质,一级电离完全,而二级电离不完全(K2=1.2×10-2),所以硫酸的电离方程式是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个别盐类)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分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电离平衡。
-
配合物
由一定数量的配体(阴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于中心离子(或中性原子)周围而形成的跟原来组分性质不同的分子或离子,叫做配合物。它跟无机、分析、有机、物理化学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农业化学、药物化学及化学工程中都有广泛用途。配合物广泛用作分析化学中的显色剂、指示剂、萃取剂、掩蔽剂等。
-
酸
概述:酸:1.中医学名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酸入肝。”酸味药物多入肝经,有养肝、柔肝、缓急的作用,如芍药等。根据酸分子中可以电离的氢原子个数,酸分为一元酸(如HNO3)、二元酸(如H2SO4)和三元酸(如H3PO4)。简单含氧酸通常叫某酸,如硫酸(H2SO4)、碳酸(H2CO3)。
-
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跟该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可以降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这种叫做同离子效应。这可用同离子效应解释:由于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对氢硫酸的解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氢硫酸解离降低,S2-离子浓度很小,所以不能产生MnS沉淀。弱碱在水溶液中也存在解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
-
平衡
力学有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等概念。其中,热动平衡亦称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系统的宏观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这时物质系统中不发生任何宏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化学有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相平衡、以及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