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胚盘
胚盘是动物多黄卵动物极处形成胚胎的盘状区域。卵内大量卵黄集中于植物极,少量细胞质主要集中在卵黄的顶部呈小盘状,细胞核位于盘状的细胞质内。卵受精后,在胚盘中心开始进行卵裂等发育过程,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及某些软体动物。哺乳动物胚泡的内细胞团在原肠形成时细胞增殖、重排,形成扁平圆盘状,也称胚盘。
-
个体发生
有内陷(invagination)、内移(ingression)、外包(epiboly)等形式。原肠胚形成过程,通过形态发生,细胞迁移到特定部位,建成躯体雏形,胚体形成未来器官的区域已基本确定,这些形成未来器官的细胞群叫器官原基(primordium),各原基进一步发育,形成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个过程叫器官发生(organogeny)。
-
细胞分化的调节
细胞分化的调节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为成体动物,受一系列基因调控的结果。果蝇在胚胎发育中,到胚胎晚期发育出体节,发育成幼虫,幼虫的体节发育为成虫体节,在体节分化过程中,体现出基因在空间上的调控。基因表达是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过程完成的。转录后主要包括hnRNA加工或mRNA和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
外胚层
外胚层是后生动物发生过程中所出现的胚层之一,出现在胚的外表面或表面。外胚层系来源于卵细胞动物极附近的细胞浆,胚层内卵黄的浓度极低,因它多是细胞最小的胚层。外胚层主要形成表皮和神经系。在脊椎动物,预定外胚层在实验条件下具有广泛的发生可能性,属于中胚层的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属于内胚层的组织进行分化。
-
系带
系带是鸟卵的卵白,在其与包着卵黄的卵黄膜相接的部位形成浓稠的卵白层,由此浓稠卵白在大致与卵黄赤道相对的两侧形成的两条索状体,叫做系带。在横位的卵,系带是沿卵的长轴方向。通过这样的位置排列以及系带的复原能力,卵(壳)无论如何转动,胚盘可总被保持在上方。
-
盘状囊胚
盘状囊胚是盘状卵裂后形成覆盖于卵黄上的盘状囊胚。胚盘数层细胞以分层或陷入方式形成上胚层和单层下胚层,二者之间的扁腔即称为囊胚腔,如硬骨鱼、鸟类。
-
吻腔
(1)吻腔是纽虫类之吻的内腔,是帽状幼虫变态时,其前端正中线上的吻胚盘的外胚层凹陷所形成的腔。(2)吻腔是柱头虫属体前端之吻内的腔,发生学上与棘皮动物的水系腔相同。
-
暗区
暗区是在鸟类胚胎初期,胚盘的周围围绕着透明的明区。与卵黄相接的区域没有上述的明区那样透明,因而称为暗区。暗区不会形成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