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地段或生境内、相互作用着的动植物种群的总体。群落就是种群的集合体,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等类群。生物群落概念的产生与强调同一地段内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有关。(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3)群落中的成员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互相不同,故有优势种与从属种的划分;
-
群落
群落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种都不是孤立地生存,总有许多其它生物种与之同群共居,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体。在动植物生活的地方,甚至其躯体上都布满着微生物的群体。地球上所存在的各种自然群落,如森林、草原、荒漠、沼泽等都是亿万年来地球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在一定地区产生的最合理、最有效的生物群体。
-
微生物生态
在自然界,一切生物群落都包含微生物组分,如果没有微生物这些分解者,群落便不能完成其物质循环,大量的有机质堆积起来,势必窒息生物群落本身的发展。豆血红蛋白由原蛋白和血红素辅基组成,原蛋白的基因由植物编码,血红素由细菌提供,只有当固氮菌侵入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的过程中,豆血红蛋白的基因才表达。
-
生物地理群落
生物地理群落是生物群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由苏联生态学家苏卡切夫(B.CyкачeB)于1944年提出,其基本含义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相同。它强调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一个森林,一片草原等都可视为一个生物地理群落,它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
-
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如在水陆交界或湖泊边缘出现的水生演替系列,常以沉水植物群落开始,经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等过渡群落阶段,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森林群落,即为该地区的顶极群落。这是一种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
-
火山口群落
火山口群落是本世纪70年代,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深海底部火山口附近发现的生物群落。这类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而获得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是火山口群落食物链的基础。那里的生物能在200℃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由于深海中的高压,可使水在高温中不沸腾,这些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大分子能抗高温高压。
-
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内环境与外环境既联系又区别,在交互作用中影响人的健康与疾病。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天人相应学说、正邪学说、五行学说,以及19世纪以来发展的内稳态学说、应激学说等,都从环境的角度对生理、病理作了重要研究和说明。
-
静水生物群落
静水生物群落静水是指陆地上的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以湖泊为例,静水生态系统大都系在盆状洼地中积水而成。滨岸带水层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种类多,尤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藻类最为繁盛,它们是有机物质的主要生产者。消费者以桡足类、枝角类、鱼类为主,水底淤泥中常有蚊类幼虫和水蚯蚓等。
-
生态系统
这一科学概念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水和C、H、O、N、P等营养物质也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合成、分解,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间反复进行着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作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以生物群落为核心,形成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森林生态学
森林群落生态学。因此,应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树种特性、种群消长、种间关系、系统结构、物能流动、信息传递等运动规律,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系统模型,以求准确预测系统的变化,提出最佳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经营方案,并发展边缘分支学科,已成为森林生态学面临的紧迫任务。
-
生物种群
生物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交配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是:具一定分布区域,具一定基因组成,具数量动态特征。进化论和分类学家视种群为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如个体有生有死,种群水平的研究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迁入率、迁出率、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等。
-
生物量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t时间的生物量比t—1时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该时间中的减少量才等于生产力,即生产力=△生物量减少量。
-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多样性指互异的状态,生物多样性可定义为多样化的生命实体,即每一级生命实体,包括基因、细胞、个体、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都不止一类。遗传多样性是遗传信息的总和、蕴藏在地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
潮下带群落
潮下带群落指潮间带群落的洋面一侧底部及其附近栖息的生物群落,喜光性藻类(主要是大型藻类)和海产显花植物的茂盛生长是其特征。具体地说,在岩石海底上,温带和亚寒带有昆布类;暖带有黄马尾藻类(Sar-gassumfulvellum)、褐藻类(Eiseniabicyclis);另外在泥沙底上一般是大叶藻属(Zostera)、盐藻属(Halophila)。
-
表在底栖生物
表在底栖生物是在底栖生物中,生活于他物表面的生物总称。而其中的动物大多称为表在动物(epifauna,on-fau-na)。另外法语epibiose,只是用于日光直射处表面的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