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中国中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华中医药学会说中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总会下设办公室、学术部、继续教育部、国际交流部、科技合作部、期刊编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等8个部门。
-
李炳文
他的治学主张深刻领悟中医药学赖以产生、发展的“气一元论”的宇宙观,从而把握“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执中致和”思想和精髓。治疗温热病注重“清、轻、宣、通”的原则,必令气机通畅,驱除热毒秽浊之邪,以防表气郁闭,热郁胸膈,内陷心包,闭阻小肠之变。主编或参编《素问今释》、《中医临床大全》等专著14部。
-
邵荣世
邵荣世,1943年7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学医时间:1960年从医时间:1966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李东垣、张璐、张泽生。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张氏医通》、《张聿青医案》、《丁甘仁医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吴震西
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会顾问。学医时间:1942年从医时间:194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吴尚先、王清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理钥骈文》、《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单兆伟
单兆伟,1940年10月出生,江苏省通州市人。学医时间:1959年从医时间:196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李东垣。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中医药以临床疗效为根本生命,中医工作者须树立临证第一的观点,坚定信念,加强基本功,多读书、多临证,衷中参西,为广大患者服务。
-
凌昌全
从事中医临床、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33年。在提出“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中药复方应以益气养阴为原则”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新型中药复方“四生汤”,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放化疗效果;建立了去甲斑蝥素缓释制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新技术,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
肖小河
肖小河,男,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基本阐明大黄毒副作用(肝毒性、肾毒性)的客观真实性以及炮制减毒和辨证用药减毒的科学性,制定了大黄合理制用的技术规范和参考标准,建立基于病理模型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参编《分子生药学》、《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等专著3部。
-
郝传铮
郝传铮,1960年生,山东省肥城市人,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南通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副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医学论文12篇,参编《中医学》教材1部。
-
刘沈林
刘沈林,1949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单位:江苏省中医院(邮码:210029)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脾胃病,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治尤有心得。长期师从徐景藩教授,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
陆曙
陆曙,1963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中医师,教授,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无锡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1)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疾病,尤其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
周玉祥
周玉祥,1947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大肠炎性疾病;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周玉祥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出版《痔与肛瘘中医治疗》专著一部。
-
章永红
章永红,1951年生,江苏省如东市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章永红主编出版了《内科常见病中医诊治》、《蛇虫疗法》、《抗癌中药大全》和《中医肿瘤病学》等书,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
-
卞国本
卞国本,1947年11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学医时间:1970年从医时间:197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钱乙、李时珍、万全、叶天士。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小儿药证直诀》、《本草纲目》、《育婴家秘》、《幼科发挥》、《临证指南医案》。
-
黄世林
黄世林潜心钻研中医药基础理论,致力于中医血液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ABMT补骨脂素体外净化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抗白血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海边防部队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干预性治疗模式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清瘟解毒方主治方案的研究。
-
顾国龙
顾国龙,1934年6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学医时间:1958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喻嘉言、王清任、张锡纯、傅宗翰。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热论》、《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潘立群
潘立群,1949年3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学医时间:1971年从医时间:1973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陈自明、齐德之、陈实功、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正宗》、《医学衷中参西录》。
-
汪受传
汪受传,1946年5月出生,江苏省东台市人。学医时间:1964年从医时间:1970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巢元方、钱乙、陈文中、徐小圃、江育仁。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源方论》、《幼科发挥》。
-
黄煌
学位:医学博士。学医时间:1973年从医时间:1976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徐灵胎、舒驰远、王孟英、曹颖甫、范文虎、吉益东洞、胡希恕、岳美中、叶桔泉。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邮码:210029)最擅长治疗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症及相关疾病、口腔黏膜病等,尤其擅长体质的调理。
-
沈炳章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沈炳章先后有《升阳散火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升阳法治疗慢性泄泻体会》、《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从肝论治》、《疏肝运脾法治疗特发性水肿200例》、《温病卫分证的证治体会》、《治胆七法》等10余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近年来被授予“太仓市优秀科技专家”称号。
-
徐福松
学医时间:1958年从医时间:1958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巢元方、李时珍、朱丹溪、程钟龄、王旭高、高锦庭、许履和。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温病条辨》、《本草纲目》、《医学刍言》、《疡科心得集》、《柳选四家医案》、《阳痿论》、《秘本种子金丹》。
-
王灿晖
王灿晖,1937年8月出生,江苏省如东县人。学医时间:1951年从医时间:195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刘河间、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温疫论》、《温热经纬》、《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
-
顾武军
顾武军,1942年7月出生,江苏省阜宁县人。学医时间:1960年9月从医时间:1966年7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张景岳、李时珍、张石顽、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张锡纯、徐汉江、曹筱晋、周仲瑛、陈亦人。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1)中医药要发展,关键在继承,只有继承好,才能发展好。
-
任南新
任南新,1949年12月出生,江苏省宜兴市人。学医时间:1972年5月从医时间:1975年8月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吴鞠通、王清任、张锡纯。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温病条辨》、《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
-
唐蜀华
唐蜀华,1941年3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学医时间:1958年从医时间:1964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程钟龄、张锡纯、朱良春、周仲瑛、徐景藩。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柳选四家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
王长洪
他进行了大样本的胃镜望诊与中医证型及舌诊关系的研究,提出胃溃疡、糜烂性胃炎以热证多见,而十二指肠溃疡以虚寒多见,黄苔作为胃热辨证的主证。同时采用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舒肝、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肠易激综合征等均形成诊疗规范,诊断及疗效评价更趋客观、准确。代表性课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
孔晓海
孔晓海,1952年生,南京高淳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骨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
张琪
单位:常州市中医医院(邮码:213003)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内科疑难杂病。张琪(男):张琪,男,汉族,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他行医75年,恪守医德,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秘方和临床经验向社会公开,在中西医结合、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中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示范。
-
李七一
李七一,1951年生,四川巴中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许芝银
许芝银,1939年生,安徽来安人,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的《临床方剂丛书·外科实用方》获华东地区科技图书一等奖。
-
徐进康
徐进康,1961年生,江苏张家港人,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急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杨明会
提出“气虚肾虚血瘀证”是老年人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在国内首先开展针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紊乱的早期诊断,并研制中药制剂保元活血颗粒,揭示老年病之气虚肾虚证与免疫功能紊乱及其细胞分子生物免疫学基础和益气活血补肾法的作用机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003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
小针刀
他认为,在朱汉章的带领下,小针刀经历了小针刀疗法到针刀医学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即以四大理论为基础、六大基本组成部分的医学新学科。小针刀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及内科杂症等,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滑囊炎、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
-
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二、评价内容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公立医院资源消耗、专科服务能力建设等内容,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9中药饮片使用率定量计算方法:中药饮片使用率由门诊和住院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