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手术
图1鼻内镜图2鼻内镜手术器械⑴鼻剪⑵鼻骨剪⑶筛窦钳⑷倒向开口切割打孔器⑸穿刺导管针及吸引管⑹筛窦刮匙、镰状刀⑺筛窦咬骨钳图3鼻内蝶窦探查手术图4上颌窦内镜探查术[适应证]1.额窦较大囊肿,侵及筛窦而且鼻腔内可见中鼻道膨出或中鼻甲呈现光滑的膨隆者。3.如自然开口不易找到或已闭锁,则可于后鼻孔上方1~
-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印发。: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鼻内镜手术:1.鼻中隔矫正术;8.鼻息肉切除术。(5)鼻腔鼻窦CT。
-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3.影像学检查:鼻窦CT提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改变。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鼻窦囊肿(包括上颌窦囊肿、筛窦囊肿等)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眶尖综合征、流泪、复视;: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鼻窦囊肿切除术。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中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要求,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慢性鼻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鼻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1.症状:鼻塞、流涕、咽干、嗅觉下降。或下鼻甲粘膜肥厚,鼻甲骨肥大。(2)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微波治疗3.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
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2.体征:鼻腔、中鼻道粘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3.鼻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症。3.鼻腔冲洗。doc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
内镜下蝶窦开放术
2.蝶窦黏液囊肿。2%丁卡因肾上腺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黏膜外,还应当用1%利多卡因肾上腺肾上腺素溶液在下列部位做浸润麻醉:腭大孔,下鼻甲,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端。若伴眶筋膜损伤,有形成眼睑瘀斑、眶内血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周皮下气肿、眶内感染并导致视神经炎引起视力障碍甚致失明等的可能。
-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
随着对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如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气流与阻力,黏膜免疫)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鼻腔与鼻窦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保护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以及开放良好的窦口和中鼻甲的重要作用,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内镜鼻窦外科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发展成今天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