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蚯疽草
《*辞典》:蚯疽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QiūJūCǎo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胡椒菊的全草或叶。叶互生,具柄;附方:①治蚯疽(小儿外生殖器焮肿),小便不利:鲜蚯疽草和冬蜜捣烂敷贴。
-
竻苋菜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Xi nC i英文名: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野勒苋(《广西中药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药》)。胞果近卵形,盖裂。治痢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疬,痔疮,疔疮,喉痛,蛇咬伤。①《岭南采药录》:取叶茎煎饮,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痢;加水适量煎服。